1969年,北京軍區政委一職空了出來,急需一個可靠的將領填補。毛主席讓眾人提交了一些人選,但他對這份名單并不滿意。
因此,他決定親自挑選合適的人。但挑來挑去他感覺所有人都不合適,這時他突然想到一個人,于是開口問:“當年大鬧華山的紅軍師長在哪里?”
1969年,北京軍區因為改組,空出了政委一職。作為衛戍中央的軍區,北京軍區的政委人選十分重要,必須選一個可靠的人。
毛主席一開始并不想自己指定,所以他告訴下面的將領們,可以由他們推薦,自己從他們推薦的人中選擇一個。
但真的推薦上來了,毛主席卻看誰都不合適。就像毛主席之前說過的,這個位置上的人不一定要戰功赫赫,但一定要穩重踏實。
當時大家推薦的大都是戰將,和毛主席選人的意思相悖了。但毛主席事務纏身,自己也沒有精力從那么多將領中選人。
只能將第一份名單打回去,讓他們重新選擇。但大家都是戰場上帶兵打仗的將領,比較了解的也都是那些能打的將領。
要說符合毛主席的意思的人,還真找不出幾個來。而且有限的能找出來的人,還都擔任了別的職位,沒辦法兼任北京軍區的政委
而且北京軍區政委這個職位,也不是一個可以兼任的職位。所以一時之間,北京軍區政委一職居然遲遲無法定下。
北京軍區沒有政委,各項工作進行得十分緩慢,毛主席也非常著急。沒辦法,毛主席只能親自選人。
這天在開會的時候,毛主席突然想到了一個很久沒見的將領。于是他開口問:“那個大鬧華山的紅軍師長在哪里?我看讓他擔任北京軍區政委很好嘛!”
毛主席這句話一出,大家瞬間想到了這個人是誰。此人名叫陳先瑞,是一名55年的中將。
陳先瑞是安徽金寨人,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里,自小就開始受到地主的壓迫,以給地主放牛為生。
因為家境貧寒,他小時候沒讀過什么書,反而受盡了欺凌。這導致革命之風吹到他家鄉的時候,他迫不及待投身革命。
1929年,15歲的陳先瑞參加了紅軍。
他在戰場上表現得非常英勇,每次打仗的時候總是身先士卒。他多次在戰場上立功,很快就成了團政治部主任。
紅四方面軍離開鄂豫皖之后,他跟隨紅25軍繼續留在鄂豫皖打游擊。但敵人對他們的圍剿從未停止,無奈之下,紅25軍只能向陜南轉移。
到達陜南之后,他奉命帶著223團一個連和少數干部前往鄂陜邊境,開辟鄂陜根據地。
當時我軍還在遭受敵人的圍剿,他只帶一個連的兵力開辟根據地是非常艱難的任務。但他從沒有害怕過,而是表示堅決完成命令。
到達目的地之后,他靈活運用游擊戰,幫助當地老百姓斗地主、打土豪,讓百姓過上有地種,有糧食吃的日子。
他的行為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鄂陜根據地也很快成立了起來。在上級的指示下,他積極展開擴紅工作,很快就成立了鄂陜游擊師,他擔任師長。
不久后鄂豫陜根據地成立,他帶著游擊師參加了根據地成立的斗爭。
然而不久之后,紅25軍要展開長征了,但鄂豫陜根據地發展很好,我軍不能輕易放棄。所以上級決定讓游擊師留下來,一方面是保衛根據地,一方面是掩護主力。
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但陳將軍沒有被這個任務難倒,他堅決表示自己會固守根據地。
從此,他帶著游擊師開始活躍在陜南地區,成了此地國民黨心上的一根刺。
紅25軍主力離開之后,他們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了。國民黨調集重兵,希望將游擊師殲滅。
但陳先瑞帶領部隊轉戰在各個縣城,基本上在鄂豫陜邊區的每個地方,都有他們戰斗的痕跡。
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帶領部隊幫助老百姓打倒地主、土豪,還老百姓一個安穩的日子。他十分活躍,也讓老百姓對我軍的認識更加深刻。
每到一地,都有老百姓拿著米糧迎接紅軍。哪怕老百姓只剩下了一口飯,他們也要省出來支援紅軍。
1935年9月,鄂豫陜特委成立了紅74師,他被任命為74師師長。此時的鄂豫陜,已經面臨根據地成立以來最艱難的時候了。
隨著紅25軍開始長征,根據地和軍部的聯系也斷了。也就是說此時的74師,已經是一支孤懸敵后的孤軍了。
敵人出動了大量兵力,對74師展開圍剿。但在陳先瑞的帶領下,敵人的圍剿最終都以失敗告終。74師不僅沒被敵人剿滅,反而越來越壯大。
隨著他們挫敗敵軍的陰謀,紅軍在鄂豫陜的名聲就更響亮了。國民黨對此氣得跳腳,但對他們卻無可奈何。
不過陳將軍覺得這些都是小打小鬧,只有真正將國民黨打疼了,他們才不敢繼續進攻根據地。要想真正將敵人打疼,就必須鬧一場大的。
當時已經達到陜北的中央紅軍準備西征,于是中央想辦法聯系到了陳將軍,希望他們能在陜南鬧出點動靜,幫助西征部隊吸引敵軍注意力。
陳將軍接到命令后就一直在想,到底在哪里打一場,才能吸引敵軍注意力呢?想著想著,他就想到了華山。
當時華山屬于國統區,由于華山的特殊性,國民黨對此十分上心。而且很多國民黨高官的家人,都喜歡來華山游玩。
但因為國民黨派重兵圍剿我軍,這里的正規部隊早就撤走了。如今負責守衛華山的都是當地民團。這些民團都是國民黨組織的,就是為了對抗我軍。
但說到底,這些民團并非正規軍,實力肯定是比不上陳將軍帶領的正規軍的。
所以他決定攻打華山,這樣既能吸引國民黨正規軍的注意力,還能趁勢殲滅民團,可謂是一舉兩得。
說干就干,他馬上帶領部隊開始了布置。
為了能保證將敵人全殲,他一邊派人去山上貼標語,一邊帶部隊在山腳下繞了好幾圈,讓敵人以為是我軍主力部隊到了。
誰知等他和敵人交上手之后,才發現敵人的戰斗力十分強悍。當時他就明白了,這支部隊應該是國民黨正規軍,不是民團。
這支部隊要么是大部隊的先頭部隊,要不就是和大部隊走散的小股部隊。但無論如何,一旦他們今天拿不下這支部隊,那被殲滅的就是他們。
想到這里,他重新組織戰士們展開進攻。在他的帶領下,我軍成功拿下了這支部隊。
也正是因為他在陜南的種種行為,讓敵人對他非常痛恨。敵人甚至稱他為“陜南王”,還專門張貼懸賞榜,選上一萬大洋抓他。
后來他來到了陜北,見到毛主席之后,毛主席笑呵呵地說:“我知道你,國民黨叫你‘陜南王’,你對革命有大功啊!”
毛主席還專門請他吃了飯,和他一起探討了革命的出路。和毛主席的一番談話讓他受益匪淺,他之后一直按照毛主席的話,努力學習充實自己。
雖然后來他和毛主席見面的機會不多,但毛主席對他還是非常信任的。因此在北京軍區缺政委的時候,毛主席還是想到了他。
當時他已經是北京軍區副政委,毛主席得知他的職位后非常高興,提拔他成了北京軍區政委。
他在職的時候兢兢業業,將北京軍區建設得越來越好,更好地維護了北京和中央的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