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因 “零公里二手車” 現象掀起軒然大波,多家主流車企卷入輿論風暴。此時,極氪汽車被曝將數千輛新車以公司名義過戶,隨后通過第三方以新車身份轉售消費者,再度將這一爭議推向風口浪尖。
面對輿論質疑,極氪在7月20日緊急發布聲明,強調涉事車輛均為可正常銷售的展車。聲明指出,這些車輛雖已投保交強險,但從未開具零售發票或上牌,法律屬性仍為未注冊的全新商品車。極氪解釋稱,新能源展車因庫齡較長,會以折扣形式明示銷售,消費者仍享有新車首任車主的全部權益,與二手車交易存在本質區別。
然而,這一回應并未平息公眾質疑。有消費者投訴稱,在極氪直營店購車時,線上流程需通過第三方公司完成,且車輛已投保交強險,這與傳統展車銷售模式存在明顯差異。更有聲音指出,展車通常不上險,極氪的操作可能模糊了展車與二手車的界限,引發消費者對車輛權屬和權益的擔憂。
今年5月份,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公開痛批“零公里二手車”亂象,將這一行業潛規則曝光于公眾視野。所謂“零公里二手車”,是指行駛里程在0-100公里內、已完成注冊登記但未實際使用的車輛,通過二手車渠道以低于新車數萬元的價格銷售。調查顯示,僅懂車帝、瓜子二手車等平臺就有 3000-4000 家公司參與此類交易,覆蓋幾乎所有主流品牌。
這一現象的背后,是車企和經銷商為完成銷量目標、清理庫存的無奈之舉。在新能源汽車價格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部分企業通過將新車過戶給公司或個人,再以二手車形式低價流入市場,形成一條隱蔽的灰色產業鏈。盡管表面上為消費者提供了價格優惠,但實際上卻暗藏多重風險,比如說首任車主專屬權益喪失、車輛再次轉售時殘值率顯著降低等。
在極氪事件中,展車與“零公里二手車”的界限成為爭議焦點。根據《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二手車的界定以是否完成交管局注冊登記為標準為已上牌的車輛即屬于二手車,無論行駛里程多少。而展車未上牌,所有權仍屬經銷商,屬于新車范疇。
展車通常不上險,且未開具發票或上牌,法律上仍為新車;而 “零公里二手車” 已完成首次新車登記,再次交易需按二手車流程過戶。值得注意的是,上險并不等同于車輛出售。此外,正規展車銷售時,經銷商會明確告知車輛使用狀況,如展示時長、是否試駕等,以避免糾紛。然而,極氪事件中,部分消費者反映購車合同由第三方公司簽署,款項支付至非官方賬戶,且車輛投保信息未提前披露,這種操作已超出常規展車銷售范疇,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
在車叔看來,本次極氪事件暴露了汽車行業在展車與二手車管理上的諸多不足。目前,國內對展車上險、過戶等行為尚無明確法規,導致企業有機可乘。例如,極氪聲稱展車未上牌,但消費者投訴中提到的車輛已過戶至第三方公司,這一矛盾點仍需進一步核查。
對消費者而言,購買展車或低價車時需格外謹慎。法律專家建議,應重點核查車輛是否上牌、所有權歸屬,以及是否享有新車權益,并保留書面憑證以備維權。在極氪事件中,部分消費者因簽約主體非官方、車輛權屬不明,維權時遭遇推諉,凸顯了信息不透明帶來的風險。
值得欣慰的是,面對亂象監管部門已開始行動。其中工信部擬推行“新車登記后六個月內禁止轉二手”政策,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也計劃推動建立二手車出口唯一編碼制度,這些措施有望從源頭遏制“0公里二手車”的灰色操作。只有通過監管、企業自律與消費者監督的共同作用,才能真正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
車叔總結
總的來看,極氪事件的問題核心不在展車銷售本身,而在于信息是否對稱、流程是否透明。極氪若想重塑品牌形象,需徹底澄清車輛權屬問題,提升銷售透明度,以實際行動贏回消費者的信心。而整個行業更應以此為戒,摒棄 “飲鴆止渴” 的短期行為,共同構建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