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達成貿易協議后,韓國急了。
本周早些時候,特朗普宣布和日本就關稅達成一致。消息一出,韓國立馬坐不住了,眼看8月1日馬上就要到了,又被日本搶占了先機,留給他們的時間著實不多了。
李在明政府隨即召開經濟相關部長會議,劃定了與美國談判的“紅線”——拒絕開放大米和牛肉市場,其他條件可以多做一些讓步。第二天,韓國談判代表金正官急忙奔赴美國,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見面。
此前,韓國另一名部長呂翰九已經抵達美國,準備與隨后到達的企劃財政部長具潤哲一起與美方舉行“2+2”會談,后者派出的談判代表是財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
本來呢,雙方定下的時間是當地時間25日,因為急于達成協議,韓國代表團的行程十分緊湊,三名部長連著三天抵達美國,具潤哲是最后到的一個。
沒想到美方臨時變卦,說是貝森特臨時有事,參加不了25日的會議了,等忙完再重新安排時間。言下之意就是,具潤哲可以自由活動了,會談時間等待另行通知。得知這一消息時,具潤哲正在仁川機場準備啟程。
不好說這是美國故意給韓國一個下馬威,還是貝森特真的有急事。但就算是第二種情況,也不能臨時毀約,這又不是小情侶約會,鴿子說放就放,如此鄭重的談判,美國也太不當回事了。
當然,韓國是不會介意的,也沒資格生氣,畢竟急的是李在明,不是特朗普。再說了,人家都說了臨時有事了,難不成還要為了韓國代表耽擱嗎?
韓國走到這一步也怪不得別人,說到底還是沒有跟美國叫板的實力。剛開始還打算觀望一下,看看其他國家怎么談,沒準拖得時間長一點,還能拿到更好的籌碼。
可等到日本真的談成了,韓國又不開心了。美日貿易協議已經把標準定好了,低于15%的關稅水平,韓國大概率做不到,高了又不樂意,只能盡可能地向日本看齊,還得看美國那邊是怎么打算的。
誰都不想做第一個上車的人,但更不想做最后一個上車的人,更怕上不了車,這就是包括韓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的心態,想跟美國談一個更好的條件,奈何實力過于拉胯,只能抱團取暖,偏偏又不團結,最終只能被挨個擊破。
日本向美國承諾了5500億美元的投資,換來了15%的關稅,韓國不愿意犧牲大米和牛肉市場,自然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據說是打算擴大對美能源作物進口。
所謂能源作物,比較常見的有玉米,可以用來生產生物乙醇。韓方認為,擴大這類農產品進口對糧食安全的影響較低,不會嚴重沖擊本國農業市場。
比起擴大牛肉和大米進口,這個條件對美國來說實在算不上有多大吸引力,特朗普不見得會輕易放過韓國。但最后的結局還是可以預見的,那就是美國絕對不會吃虧,區別只在于韓國吃虧多少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