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7月23日,蕪湖市鏡湖區居民汪某險些因“虛假投資理財”詐騙損失31萬元,所幸當地民警及時介入,經過三小時耐心勸導,最終成功阻止轉賬,為群眾守住了“錢袋子”。
當日下午2時許,蕪湖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通過預警系統發現,居民汪某正準備向涉詐賬戶轉賬31萬元,情況緊急。反電詐中心立即啟動攔截機制,將信息同步至鏡湖分局濱江派出所。
濱江派出所民警接警后迅速聯系汪某。但面對民警的詢問和勸阻,汪某卻堅信“這是正常的投資理財”,甚至提出要更換銀行卡繼續轉賬。由于汪某防范意識較弱,民警第一時間向分局反詐中心請求支援。
很快,反詐民警趕到現場。經了解,汪某此前通過某軟件進行炒股,當日上午接到自稱該軟件客服的電話,對方以“收益豐厚”為誘餌,誘導其將資金轉入某虛假APP平臺進行炒股。在高額回報的誘惑下,汪某信以為真,打算將31萬元轉入該平臺。
“這是典型的電信詐騙!”反詐民警結合大量真實案例,向汪某詳細剖析了虛假投資理財詐騙的慣用手法、危害及后果。經過長達三小時的耐心講解和勸導,汪某終于幡然醒悟,意識到自己險些落入詐騙陷阱,當即放棄了轉賬念頭。
“太感謝你們了!要是沒有民警的耐心勸導,我的31萬元就打水漂了!”汪某激動地向民警連連致謝,并表示今后會提高警惕,不僅自己要做好防范,還要積極向身邊人宣傳反詐知識。
警方提醒,面對“高收益、穩賺不賠”等誘惑時,務必保持警惕,切勿輕易向陌生賬戶轉賬,謹防電信網絡詐騙。
大皖新聞記者 孫芮 通訊員 張紅
(安徽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