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店這地方,不光有拍不完的戲,還有堆成山的爛片墳場。
十年前,“手撕鬼子” 這類瞎編劇情被觀眾罵進了墳場。沒想到十年過去,“手機定位日軍指揮部” 這種更離譜的橋段,又在片場里死灰復燃。
歷史哪能這么瞎折騰?抗日更不是圖一樂的爽劇。
最近,廣電總局發了《管理提示》,四條紅線劃得清清楚楚:不許穿越、不許超人、不許神技、不許弱智化敵人。
網友們都在拍手叫好,說早該管管了。可這叫好聲背后,藏著更讓人無奈的事兒 —— 要是連 “八路戰士用二維碼掃漢奸” 這種劇情都能有上億播放量,那咱們到底把十四年抗戰當成啥了?
這些神劇最缺德的,是把殘酷戰爭當成游戲。屏幕上三分鐘一個爆炸,五分鐘一次反轉,手榴彈能炸坦克,繡花針能殺人,日本兵個個跟傻子似的。
再就是把家國大義拍成了個人爽文。“殺光鬼子為俺娘報仇!” 抗日片硬生生變成武俠劇,民族大義成了報私仇的由頭。可真實的抗戰哪是這樣?是臺兒莊血戰七天七夜尸橫遍野,是狼牙山五壯士跳崖成仁,是 “一寸山河一寸血” 的慘烈,不是 “一拳打倒一個鬼子” 的輕松。
最讓人不齒的是把流量當成祖宗。創作者說觀眾就愛看爽的,平臺說完播率才最重要。于是歷史成了賺錢工具,點擊量越高,離真相就越遠。
直到廣電總局出手,一百二十七部神劇連夜下架,倉庫里還堆著 “智能手環預警空襲” 的廢稿子。紅筆劃過的,都是這個時代的羞恥。
看不見的傷口最疼。00 后刷到 “八路軍開無人機”,會以為戰爭就是開掛打游戲;當 “手撕鬼子” 成了童年記憶,誰還會記得平型關的鮮血、松山的白骨?有老兵看完神劇,顫巍巍地問:“我們當年要是有這本事,多少兄弟能活著回家?” 彈幕里飄過三個字:對不起。
為啥這些神劇屢禁不止?因為有人把無知當創意,把流量當正義。橫店不缺演員,缺的是對歷史的敬畏;平臺不缺內容,缺的是做人的底線。
這次廣電總局劃紅線,不是小題大做,是給民族記憶補補丁。抗戰不是橫店片場,英雄不是隨便演的,歷史不是爽劇劇本,屏幕更不該成亂改歷史的墓碑。
想對創作者說句實在話:你能拍喜劇,但別拿民族悲劇開玩笑;你愛寫穿越,但別讓歷史翻車。別讓十四年血火抗戰拍你的爽劇,更別拿 3500 萬冤魂開玩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