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懷集縣下帥壯族瑤族鄉黃翰村,一幅巨型墻繪躍入眼簾:身著民族服飾的少女手捧酒壇,堆疊的陶甕仿佛溢出米酒醇香。巷角蹲踞著憨態可掬的民族風貓咪,與展現三族同歡、采茶舞的場景彩繪相映成趣。
下帥鄉將壯瑤元素融入美麗圩鎮建設。 通訊員 陳亦飄 攝
“墻繪完工后,廣州、深圳的游客專程來打卡!”村民韋大姐的欣喜,見證著村莊從昔日臟亂差到網紅打卡點的華麗轉身。而這場蛻變的核心引擎,正是肇慶市“百千萬工程”中重點推行的鄉村美學工坊模式。
2025年是實現“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的重要節點,下帥鄉以獨特的美學工坊理念為引擎,加快推進民族特色建筑風貌提升項目,將壯瑤風情融入一磚一瓦、一街一景,實現鄉村面貌大變化,顏值大提升。
幾公里外的山奢村下塘自然村,則將壯族文化元素融入農房改造。“在農房風貌提升推進過程中,我們注重結合各自然村少數民族文化風俗,將民族元素融入到村莊美化設計中,打造出一村一韻的鄉村新風貌。”山奢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趙鈕弟表示,下塘自然村為壯族聚居村落,在風貌提升中注重將壯族銅鼓、壯錦、圖騰等元素融入設計,既留存鄉愁記憶,也讓年輕一代讀懂民族文化。
而位于下帥鄉東西村大村自然村的壯風瑤韻十里畫廊精品民宿,成為繡花功夫的典范,房屋外立面在微改造中煥發新生,壯瑤紋樣與自然風光相映成趣。整村改造與景觀提升,使傳統村寨蝶變為可居、可游、可品的活態文化體驗場。
此外,通過升級改造的民族文化展覽館成為下帥鄉的新地標。走進序廳內,《安居下帥 三族同歡》的畫卷徐徐展開,壯瑤非遺、生產工具、節慶儀典漸次呈現。《團結繁榮 下帥實踐》描述發展智慧,《壯瑤文化 民族瑰寶》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深掘文化根脈。展銷直播大廳里,山貨通過線上渠道飛向全國。
據統計,下帥鄉已完成287棟外立面風貌提升改造,打造壯風瑤韻和美村寨“口袋公園”5個,建成1個民族文化展覽館、2個小廣場、5個民族特色精品村。它們共同構成一個鄉村美學工坊。在這里,民族元素不再是靜態符號,而是驅動振興的活性力量,成為融入生活、激活產業的引擎。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劉浩輝 通訊員 鄧智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