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創造一個舉世矚目的農業奇跡——新疆農業。
如果用衛星圖俯瞰新疆,就會發現它的主色調是蒼黃色。中國第一、第二兩大沙漠盤踞其中,沙漠戈壁占全疆總面積近四分之一。然而戈壁荒漠間,人們寫就了一段農業傳奇,足以使我們顛覆對新疆、對農業的一切想象。
它不再是瀚海闌干百丈冰的大漠,而是桃花流水鱖魚肥的塞外江南。在新疆,農業是一幅畫,大地是畫布,豐收的作物是顏料。
近十幾年來,新疆人一直在悶聲干大事,他們在把戈壁縱橫的新疆爆改成漁場。2023年新疆水產品產量18.39萬噸,穩居西北五省區第一。新疆水產魚類共88種,除了白斑狗魚、哲羅鮭、北極茴魚這些土著魚種,新疆的水域還引入了像虹鱒、羅非魚等外來戶,每年能創造30多億的產值。
新疆人覺得還不夠,近幾年他們將水產養殖場建到沙漠邊緣,在水沙交界處養起了海鮮。
在新疆養海鮮已經夠離譜了,但你絕對想不到,新疆去年的產量不僅把魚米之鄉江西甩在了后頭,還跟黑土地遼寧掰了個手腕,總產2330萬噸,增產211萬噸,相當于每個人碗里多了3斤糧食。
新疆還承包了全國90%的棉花產量,80%的番茄產量以及50%的紅棗產量。更不要說瓜果蔬菜,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葉城的石榴人人夸,庫爾勒的香梨甲天下……”
袁隆平爺爺曾經說,鹽堿地本是不毛之地。以前南疆的土地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你以為是下雪,結果湊近一看,是一層厚厚的鹽堿殼,到了春天還會翻堿,明明沒有下雨,但地面會跟下過大暴雨一樣出現大坑和稀泥。
這樣的土地別說是種了,連拖拉機都很難開進去。民間流傳著一句話,出村往外瞧,一片白面瓢,神仙來種地,難拿二成苗。結果新疆逆天改命,成了中糧大省,這擱100多年前想都不敢想。
既然新疆先天條件差,為啥國家非要跟新疆死磕,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種糧?
都知道新疆最頭疼的就是土少、缺水、風還賊大,但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種地基因哪能看著這么大一塊空地荒廢著,必須得整點啥,見沙治沙,遇水斗水,硬是把不可能整成了可能。
有些人別光吹以色列農業有多神,新疆兵團早就在大喜別悶聲干大事,給沙漠貼瓷磚,一個格子一個格子鎖住沙丘,最后從沙子里摳出一片綠洲。還有給沙漠鎖邊,讓塔克拉瑪干戴上了一條3046公里長的綠洲圍脖,死亡之海搖身一變綠意盎然。
治沙的同時,治水循序漸進,70年砸下3000多億,新疆農業灌溉用水干到了568億方,比一個半三峽水庫還多。
沙治了,渠通了,風擋了,地肥了,新疆種糧的路終于走順了。
美國基辛格說過,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新疆這一逆天改命,也是幫咱們國家擺脫了被老美卡脖子的困境。今天,我們的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糧,接近100%的自給率,再也不怕其他國家卡我們的脖子了。
而且新疆的牛可不止于農業,30年前你錯過了深圳,30年后可別錯過新疆,央企帶頭投錢,地方拼命跟進,國家東數西算戰略一推,新疆算力2025年要沖17萬P,相當于34個北京的AI算力中心。
更讓人意外的是,如今新疆的戰略地位也在上升。
2024年6月,等了25年的中吉烏鐵路終于簽約,這條繞開俄羅斯的亞歐最短通道,將新疆到歐洲距離縮短900公里,效果立竿見影,2025年前5個月,新疆對中亞五國進出口總值超千億元,占全國對中亞貿易的39.4%!鋼鐵駝隊更是織就天羅地網,600輛TIR卡車晝夜穿梭中歐,時間節省7至8天;霍爾果斯口岸開通農副產品“綠色通道”,新鮮果蔬直送哈薩克斯坦;自貿試驗區前4個月進出口699億元,拉動外貿增長10.6個百分點。當喀什綜保區的機電產品乘中歐班列駛向中東歐,新疆已從“過路通道”變身“財富樞紐”——左手牽中亞千萬人口,右手挽俄羅斯億級市場,背靠整個歐洲。
而且,它還能直接觸達油氣資源豐富的中亞和中東。一旦沿海地區形勢有變,這條線路就可以立馬換擋,接替成為中國的運輸大動脈,成為繞開馬六甲海峽之困的貿易線和生命線,保障我們的進出口以及能源安全。
新疆的逆襲,讓人服氣的不僅是產量數字,更是咱中國人那股子把不行變成行的勁。以前覺得沙漠就是死地,鹽堿地啥也長不了,現在拿沙漠邊養出了三文魚,鹽堿地蹦出了大青蟹,新疆用行動打臉,方法對了,戈壁灘上也能開出紅玫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