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738字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午后,蝦塘水波微瀾。在嘉興市王店鎮的某養殖場,養殖戶朱補金站在塘邊,黝黑的臉上掛著樸實的笑,給來訪者展示他飼養的羅氏沼蝦。
正當許多同行在品種更迭中浮沉時,朱補金堅守羅氏沼蝦養殖整整16年,從2009年至今從未虧損,高產批次更是畝產達500斤……許多養殖慕名前來請教,他也對學徒傾囊相授,帶領大家養蝦致富。
在風浪頻仍的水產養殖業,這份穩定成績的背后,藏著怎樣的智慧?
01
畝產500斤密碼
精準節奏均衡出產
“去年最后一批,4畝塘足足出了2000斤蝦,平均畝產500斤!”朱補金語氣里透著自豪。他透露,2019-2020年,投苗70萬尾,最終干塘收獲12700斤蝦,達到“一萬尾蝦苗產出181斤蝦”的效率,遠超行業普遍的100斤水平。
嘉興王店養殖戶朱補金。
高產絕非偶然,源于他精心設計生產節律——分批投苗,均衡出產。
每年2月、3月底、5月,他分三批精準投苗,也就是大家平時說的“輪捕輪放”,確保蝦塘全年高效運轉。養殖4至5個月就能分批上市,抓住更好的價格窗口。
“最后一批往往是高產主力,中間批次產量會稍低,整體節奏保證了總產和效益的穩定。”朱補金介紹著他的蝦塘高產的核心密碼。同樣是“輪捕輪放”,朱補金不同于其他養殖戶的點在于,市場蝦少時,他量多取勝。“我出的蝦一般一批比一批多,與其他人剛好相反,在價高的時候,我賣得多,利潤自然高。”他熟練地調度著收獲節奏,不僅分散市場風險,也緩解了羅氏沼蝦集中上市對塘口管理的壓力。
02
對學徒傾囊相授
帶領大家養蝦致富
“徒弟?沒有多少。”朱補金擺擺手,帶著農戶特有的謙遜。但事實是,在當地的羅氏沼蝦養殖圈里,“朱師傅”的名號早已傳開。慕名上門或者來電請教者不計其數。在這個技術私藏普遍的行業里,朱補金的慷慨姿態顯得尤為珍貴。
面對登門求教的同行,他毫無保留,無論水質調控、飼料投喂、病害觀察……他傾囊相授,同時保持著領先一步的技術優勢,這使他成為行業里令人敬重的“傳道者”。
“人家來交流請教,肯定教。”這份毫無遮掩的慷慨,為行業注入了難得的暖流;“不問,我也不主動教。”但朱補金從不主動組織培訓,也極少外出參加行業飯局,這份刻意的“閉門”,是他守護核心競爭力和專注力的方式。——把有限精力用在刀刃上,持續打磨自己的養殖技藝。
03
16年來從未虧損
水質為王穩定至上
朱補金曾短暫嘗試過南美白對蝦,但一年后果斷回歸羅氏沼蝦的懷抱。“利潤好一點,產量高一點”的樸素認知,背后是對“穩定”二字的深刻理解和價值選擇。
“我從2009年開始養羅氏沼蝦,就沒有虧過。”。朱補金的16年養殖風雨,即便在被稱為“最差的5年”的行業低谷期,依然屹立不倒。他將這份傳奇般的穩定性,歸結于兩大核心支柱——
敬畏水質,方得始終。“秘訣肯定是水,水質好就沒事;水不好,什么毛病都出來。”朱補金反復強調這句話,對水質的敬畏刻入了他的養殖DNA里。這當然得益于他的精細化管理,“一整年下來,基本上沒有死蝦。”水質穩定,成為朱補金的蝦塘抵御風險的第一道堅實屏障。
優選伙伴,飼料穩基。優質的飼料是蝦體健康、生長高效的基礎保障,與銘治飼料持續合作的3年時間,朱補金看中的是其“穩定性、適口性”的可靠表現。
全年分批次上市的策略,是他應對市場波動的利器,即便某批次價格走低,其它批次也能有效彌補,整體利潤依然可觀。按照朱補金說的,他去年在20余畝塘投入三十幾萬元,產值六十幾萬,最后賺取三十幾萬元的利潤,利潤翻一翻,投入產出比清晰可見。
入群更多暢聊
轉載聲明
本文版權屬于南方農村報 、農財寶典 大國漁業,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朱潔珊
編輯:鄭燕云
水產人為“大國漁業”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