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楊璐
7月24日至26日,2025年國際糧食減損大會將在濟南舉辦,主題為“科技創新賦能節糧減損 全球攜手共促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作為全人類的共同命題,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保障。糧食減損是提高糧食安全和營養水平的必由之路,同每個國家、每個人息息相關。2024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這是中國旨在保障糧食有效供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首部專門法律。其中對“糧食節約”作出專章規制,標志著糧食全鏈條節約減損步入依法治理新階段。
耕好節糧減損這塊“無形良田”,事關中國飯碗。山東作為全國糧食主產省之一,穩產減損雙管齊下,生產、儲運、加工等全鏈條多環節節糧減損形成共識,建設更高水平“齊魯糧倉”,為全國乃至全球糧食安全提供“山東方案”。
穩產減損雙管齊下
山東作為全國糧食主產省之一,糧食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常年居全國第三位。為建設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山東下大力氣抓好糧食單產提升行動,糧食總產連續4年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
堅持點面結合、縱橫發力,主攻糧食單產提升??v向上,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集成發力;橫向上,小麥、玉米、大豆等重要農產品統籌推進;點上,黃三角、魯西南、汶陽田等六大引領區示范帶動;面上,平原、山地、丘陵、鹽堿地全面提升。
數據顯示,全省建成高標準農田7759萬畝,農機總動力達到1.22億千瓦時、全國第一,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7.4%。2024年,全省糧食生產保持面積、總產、單產“三增”,單產達到452.51公斤/畝、增加3.03公斤,糧食總產1142.04億斤、增加10.98億斤。
節糧減損,好似耕耘“無形良田”,有利于增加糧食有效供給,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田間地頭是節糧減損的第一關,從種植到收獲,源頭節糧。山東堅持系統管控、科技支撐,推動全鏈條節糧減損。
抓播種減損,加快培育高產高效、多抗廣適、低損收獲新品種,山東有4個小麥、1個玉米、1個大豆、3個花生品種進入全國推廣面積前十,從源頭減少生產損耗??茖W合理控制畝均播種量,推廣精量播種、仿形鎮壓等高性能播種機累計達到3.7萬臺,用種畝均節約2.5公斤,單產提升8%以上。
抓田管減損,山東搭建遙感監測平臺和病蟲害測報網絡,實時監測、有效預警氣象災害及病蟲害,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積極推行統防統治、群防群治、聯防聯治,每年完成小麥“一噴三防”作業1億畝次,農藥利用率提升50倍,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抓機收減損,大力推廣高性能裝備機械,更新換代農機裝備30余萬臺(套)。其中,高效低損聯合收割機2萬余臺,全省小麥、玉米機收損失率穩定控制在1%和2%以下;建成烘干設備網絡5179臺套,烘干能力提升至46%。2024年,山東小麥、玉米機損率分別降至0.81%和1.57%,同比降低0.18和0.06個百分點,相當于糧食增產1.29億斤。今年夏糧,山東多地小麥籽粒含水率達到直接收儲入庫標準,進一步減少收獲損失。
綠色倉儲,節糧減損
從田間到倉庫,科學管糧。山東開展農戶科學儲糧,累計投資3.71億元,發放農戶科學儲糧倉98.8萬個,每倉存糧1000公斤,總量接近20億斤。與傳統存糧方式相比,糧食損失率平均降低5個百分點,每年可減少糧食產后損失4.9萬噸。
“田保姆”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等服務,幫助小農戶解決一家一戶干不了、干不好、干起來不劃算的事。山東建設產后服務體系,投資8.9億元,建成糧食產后服務中心280家,新增糧食烘干能力3.3萬噸/天,清理能力2.5萬噸/小時,覆蓋區域內糧食產后損失降低約4個百分點。2024年,山東共清理烘干處理糧食469萬噸,節糧減損18.76萬噸。
推動糧食“住得好”,作為糧食儲備大省,山東開展“綠色倉儲提升行動”,2021年以來,全省綠色倉儲升級改造倉容405萬噸,新建擴建倉容455萬噸,健全現代化節糧減損倉儲設施體系,以綠色倉儲功能提升助力節糧減損。
推動糧食“過得好”,先進科技賦能裝備提升,糧食入庫“智能扦檢一體化”系統自動完成扦樣、檢驗工作,效率較人工提升一倍。應用移動液壓翻板卸車機、高效環保清理等新裝備,清理效率、單日入庫量提高40%以上。山東還集成綠色儲糧技術,“空調控溫+內環流控溫”、多參數糧情等技術,強化多殺霉素、食品級惰性粉、紫外燈誘捕等物理生物綜合防治。全省地方儲備糧綜合損耗率降至0.38%,低于國家1%的標準,綠色儲糧成效顯著。
把每一粒糧食“吃干榨盡”
山東是糧食加工大省,全省糧食產業已實現工業總產值連續3年突破5000億元,占全國八分之一以上。
從車間到餐桌,高效用糧。山東加強科技支撐,5個國家局技術創新中心聚焦糧食副產物綜合利用關鍵領域,85個省級及以上的科技創新平臺對接區域特色產業需求,打造糧食產業創新高地。
推進循環利用,實施設備技能化改造,優化生產工藝,推進“吃干榨盡”加工模式,深加工產能利用率超90%,小麥麩皮綜合利用率達100%,玉米鏈條原料綜合利用率98%以上,大豆鏈條開發產品210余種。
目前,山東營收過百億糧食企業達9家,42家企業產值過30億。魯花、金勝、中裕先后榮獲省長質量獎,梨花面業等4家糧油加工企業成為國家糧油適度加工標準化試點企業。骨干龍頭企業引領行業循環利用減損新水平,中裕小麥鏈條產品達600余種。全省小麥加工環節損耗率均在1%以下,平均損耗率為0.5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