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雙手磨破過37副手套,也敲出了20項專利。”日前,國網石家莊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的郭康舉起手掌,指節上的老繭與工作室里的智能巡檢設備形成奇妙呼應。這位從地下電纜隧道走出的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如今帶領團隊推動著電網數字化轉型。他的成長軌跡,正是公司“工匠培育星火計劃”(下稱“星火計劃”)賦能一線職工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國網石家莊供電公司積極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啟動“星火計劃”,針對不同職工的特點搭建成長平臺,通過系統化、精準化的培養機制,破解一線職工成長瓶頸,激活工匠人才創新活力,讓“每個工匠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助燃劑’”。
“星火計劃”以三個平臺為骨架:工匠協會讓技術骨干抱團成長,“揭榜掛帥”平臺為創新項目匹配資源,工匠技能提升站則成為絕技傳承的課堂。配套的“三項工程”更具深意:“匠星選拔”建立分級儲備庫,像郭康這樣的青年被納入“雛雁”培養計劃,配備“理論導師+實操教練”雙指導;“匠火傳承”通過師徒結對傳遞匠心,王鑫等技術骨干正是在20起疑難缺陷攻堅中練出了“模塊化檢修法”;“匠力釋能”則鼓勵職工將技能轉化為成果,51歲的吳灝便是在這個平臺上,既帶出3名省技術能手,又學會了無人機巡檢,與徒弟共同研發出填補省內空白的高壓開關柜智能作業機器人。
對郭康而言,改變始于2019年的京津冀技能競賽。工會為他制定了“白加黑”特訓計劃,白天在電纜井里練習檢測,晚上通過工匠技能提升站的在線課程攻克理論難點。半年后,他帶著記滿3本筆記的“秘籍”斬獲二等獎。更關鍵的是,公司隨即讓他牽頭高壓電纜精益化管理平臺建設,成立5人研發團隊、專項經費支持接踵而至。“以前覺得創新是專家的事,沒想到工會給了我們一線職工試錯權。”如今,他創新的“移動巡檢+集中監控”模式讓故障處理效率提升40%,13名徒弟中7人已晉升職稱。
這樣的蛻變并非個例。在“星火計劃”推動下,變電檢修中心的王鑫從“實操高手”成長為“革新尖兵”,他的“模塊化檢修法”讓變電站停電時間縮短6小時,帶動團隊拿下23項專利;帶電作業中心的吳灝則打破“老工匠難學新技術”的偏見,在“新老互學”中完成從“扳手專家”到“智能設備操作者”的跨越。
截至目前,“星火計劃”已培育78名各級工匠,收獲國家級創新成果獎1項、省部級32項,專利100余項,超80%的參與者實現技能等級或職稱晉升。“‘星火計劃’不僅培養了一批技術能手,更構建了‘精準識別—系統培養—價值轉化’的閉環體系,通過‘一人一策’的定制化培養,讓青年職工突破成長瓶頸、中年骨干迸發創新活力、老工匠跟上時代步伐。”該公司工會相關負責人說。
(河北工人報記者高超 鄭榮璽 林峰)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