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峰會前夕,歐盟竟冷不丁地向中方拋出一個前提條件,且態度強硬地要求中方“必須照辦”。就在中歐峰會即將拉開帷幕的前一天,據《金融時報》披露,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宣稱“貿易與安全緊密相連”,并借此要求中方在與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會晤時,針對這一所謂的“關切”作出回應,“消除歐方的顧慮”。
卡拉斯還煞有介事地列舉出一系列所謂讓歐盟對中方感到擔憂的問題:工業產能過剩、貿易失衡、“經濟脅迫行為”,以及在關鍵原材料商品、化學品和消費級無人機生產領域占據的主導地位。然而,細究之下不難發現,這些所謂的“問題”,沒有一項是由中方主動挑起或造成的,究其根源,大多是歐盟在市場化競爭中,因自身能力不濟而逐漸處于劣勢。在峰會即將召開的關鍵時刻,歐盟拋出這些毫無道理的“前提條件”,本質上還是秉持著西方傳統的傲慢心態,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來對待中方。
有分析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歐盟正面臨著來自美國的巨大貿易壓力。但令人費解的是,歐盟并未將精力放在如何維護歐洲自身利益上,反而妄圖“禍水東引”,試圖通過慫恿美國全力對付他們眼中“威脅更大”的中方,以此來減輕自身所承受的壓力。然而,這種損人不利己的短視策略,已然遭到了有力回擊。最新消息顯示,中方商務部已向歐盟提出嚴正交涉,明確要求其立即停止這種錯誤行徑,不得將中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列入“涉俄制裁黑名單”。
也有智庫專家表示,盡管此次中歐會晤可能會面臨“艱難談判”的局面,但雙方仍有可能在三個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確保供應鏈穩定、推動世界貿易組織改革以及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在中方于美方發起的單邊貿易戰中搶占先機,成功捍衛自身尊嚴與利益的大背景下,中方在面對歐盟時,無疑更具底氣,應對起來也更加從容自如。
因此,對于歐盟此次突然拋出的前提條件,外媒普遍認為,這更像是一場“麥克風外交”的鬧劇,不過是歐盟在口頭上自我造勢、虛張聲勢罷了。從實際層面來看,在貿易談判的牌局中,歐盟手中的籌碼遠不及中方豐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