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鐵飛馳的窗邊,他寥寥數筆勾勒出寧夏縣城的風骨;在友人婚禮的間隙,他捕捉海天光影的流轉。速寫于他,如同呼吸般自然——幾十本畫冊浸染了南北風霜,記錄著一位藝術家“步履不停”的生命姿態。
他是宋文京,青島畫院的專職書畫家,在墨與紙的方寸天地間,耕耘四十余載。
文化積淀下的生命體驗
“藝術是我生命的表達。”宋文京如此定義創作。他隨身攜帶的不僅是紙筆,更是對世界永不枯竭的好奇。他自謂:帶著線條散步。從西北邊陲到珠峰腳下,從嶗山的飛瀑奇石到小鎮的尋常橋頭,他以腳步丈量山河,以筆墨對話自然。
返嶺前后
四十余載的藝術旅途,宋文京始終行走在書法與國畫的交匯處。在書法領域,他尤重篆隸,西周青銅器銘文、摩崖石刻、甲骨卜辭,但凡公諸于世者,他幾乎遍臨。這并非簡單的技巧錘煉,而是為了汲取那穿越千年的“金石氣”——一種古拙、寬博、大氣、厚樸、斑駁、承載歷史重量的質感。
北齊天寶五年造像題跋
宋文京視書法為“漢字本位的藝術”,堅守“文從字順”“正確書寫”的根基。為此,他開設了個人視頻號“慢樂山房”,每天拆解一個漢字——篆書的源流、草書的韻律,皆娓娓道來。這種對文字本體的敬畏與鉆研,是涵泳于其筆墨深處的文化自信。
草書聯:氣雄河漢開天鏡 聲振開山度月魂
宋文京深知,僅有“金石”的厚重筋骨是遠遠不夠的。他同樣癡迷于“書卷氣”,那是流淌在文人血脈中的風雅和從容。他將千余首詩詞爛熟于心,從《岳陽樓記》的行云流水到《大觀樓長聯》一百八十字的一氣呵成,“背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讓萬紫千紅的春色跟落霞孤鶩的意境,化作脫口而出的審美體驗。背誦不是目的,是一種沉浸于古雅并樂在其中的同情同理心”。
文化積淀已化為生命體驗,讓他的創作能“不落俗套”,自然流露。廣泛地閱讀賦予其作品獨特的“書卷氣”,與他筆下孜孜以求的“金石氣”交融共生,表現為碑帖融合,南北兼容,形成了其藝術獨特的內在風骨。
“師造化”的視覺表達
在繪畫上,他則遵循“師古人”與“師造化”并美。對“師造化”的踐行,便是他視若生命的寫生。
嶗山寫生
在青島畫院的二十載春秋,他幾乎參與了每一次集體寫生。寫生對于宋文京來說,不僅是積累素材的渠道,更是保持心靈與自然鏈接的方式,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法門。
他將以名家的寫生經驗為參考,用當代的筆墨繼承傳統繪畫精神,展現祖國的山川之美。從青島的海岬山隅,到神州的名山大川、田間農舍,數千幅寫生稿堆疊起他豐厚的視覺記憶庫。這些畫稿不僅深化了他對山河大地肌理的感知,更滋養了他對各地人文氣息的敏銳體察。
古鎮漁港
“寫生就是越畫越想畫,越畫越覺難,但難并探索著,難并快樂著?!奔词鼓陮猛诵荩钥释称甬嬆?,去呼吸來自不同地域的人們氣息,感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滋養。他常常書寫陸游的句子“筆墨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以此自勉。
行草柳永詞
與此同時,宋文京又致敬中國畫的偉大傳統,他常年奔走于國內外各大博物館,看高古玉、青銅器、陶瓷器,當然,更看古人書畫原作,他在其中汲取營養,鉤深取極,悟得藝理,他還閱讀大量書籍畫冊,獲得大量間接經驗,此外,他更是動筆臨習古人之跡,透過筆墨體會古人之心。
亦莊亦諧的“潮范兒”
他是書法家、畫家、文藝評論家、收藏家的“宋文京”,他還是詼諧幽默率真的“宋二寶”。
沂蒙深春
大學教師、銀行職員、媒體策劃、體育從業者、藏書家、書法家、畫家……你很難用某一個標簽來界定他的身份,十數年間十余種職業身份讓他遍嘗人間煙火,讓他在多個學術及藝術領域廣泛涉獵并取得成就。從村莊、縣城、省城、首都到邊遠城市并落戶沿海開放城市的經歷,也讓他體察了不同階層的生命視角,從而影響到他在藝術表達中的結構性思維。
宋文京的“潮”,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豐富的人生軌跡,是宋文京藝術多維度的底色。
青港碼頭
“越是AI復制時代,傳統工藝的人性溫度越顯珍貴。越是AI復制時代,真人和附近的親近感越是稀缺。藝術也更加變得越AI,越存在?!彼翡J地指出非遺傳承的當代價值,“古老的事物正煥發新潮魅力。”打卡、印章這些年輕人熱追的潮流,也是宋文京的心頭之好,同時也許反映出版畫、篆刻和傳拓技藝的民間社會基礎。
他從不自外于時代。退休前他專注筆墨,退休后則開啟“井噴式”創作:每日三條朋友圈、一條漢字解析短視頻,長時間積累千余字文化傳播。他還笑稱自己擁有“雙重人格”——嚴謹的“宋文京”與俏皮的“宋二寶”并存,“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深沉與“勞動萬歲,休閑可貴”的詼諧,在他筆下無縫切換。
文墨“京”韻的藝術堅守
從黃賓虹的金石風骨到張朋的淡泊超詣,再到吳冠中“以床板為畫案”的寫生熱忱,宋文京的藝術血脈里流淌著前人的精神。他桌上未合攏的速寫本,定格著高原牦牛的雄??;口袋書里折角的詩頁,標記著尚未馴服的文字山河。他在視頻號拆解的每一個漢字,都是對古老文明的溫柔叩問。
雕龍眺海
“慢慢走,欣賞啊?!卑柋八股降赖捏鹧裕∷扑娜松艞l。當眾人追逐速度,他則選擇以“長期主義”的篤定,在墨痕深處耕耘山河歲月。藝術于他,不是抵達巔峰的證明,而是步履不停時,永遠在路上,靈魂與萬物共鳴的永恒當下——每一次提筆,都是生命向世界的深情告白。
清人鄧石如有個對聯:“開卷神游千載上,垂簾心在萬山中。”宋文京也是這樣行走著,體悟著,創造著。
撰文/賈璐陽 攝影/劉澤川,來源:青島畫報)
藝術家簡介
宋文京,字莫與,1964年生,河南博愛人。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青島畫院專職書畫家藝委會委員、一級美術師、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市拔尖人才、青島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民建中央畫院青島分院院長、山東省書協原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青島市書法家協會顧問、青島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青島市文藝志愿者協會副主席。曾任市政協委員、洛川家美術館藝術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