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信網 責編:王榮 2025-07-24 18:01:31
55歲的白佑英通過社區培訓考取育嬰師證,月增收5000元;23歲的待業青年小林在社區夜校“蝶變”為短視頻創作者,實現技能就業;張家樓農民黃秀芹放下鋤頭拿起畫筆,變身簽約畫師,月均創收3000元……
近年來,青島市依托遍布城鄉的400家“就享家”樂業服務站,加速構建“家門口”培訓就業服務閉環,不斷拓展技能培訓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深度融合的新場景、新路徑。如今,便捷多元、觸手可及的職業技能培訓,正日益成為青島勞動者端穩“飯碗”的關鍵支撐。
鄉村課堂:數據找上門,送技解民需
在即墨區通濟街道的技能培訓微課堂上,二十余名村民正聚精會神地進行母嬰護理實操演練。“政府搭臺、居民點單,我們把70多門‘接地氣’的實用課精準送達233個村居。”區人社局王曉娟介紹,該區創新“數據找人+社區吹哨”模式,深度對接農村轉移勞動力,特別是大齡失業人員的迫切需求,已開展“培訓進萬家”公益培訓逾1.1萬人次。母嬰護理、養老照護、電商直播等課程門檻低、見效快,手握一技之長的“熟手”在市場上炙手可熱,培訓促就業效果顯著。55歲的白佑英便是受益者:“學會育嬰技能后很快就上了崗,一個月能掙5000元,俺更有底氣了!”據悉,該模式已成功助力上千名大齡失業人員重返職場,“送技上門”有效盤活了閑置勞動力資源,精準破解了“缺技能”的就業困局。
社區夜校:打造“充電站”,點亮新賽道
夜幕降臨,市北區“樂業市北”社區夜校座無虛席,學習熱情高漲。三十余部手機屏幕前,學員們正在導師指導下全神貫注演練視頻剪輯技巧。“運鏡要緊扣觀眾情緒節奏!”“社區導師”正為23歲的待業青年小林點撥關鍵要領。通過三個月的系統培訓,小林已成功蝶變為某熱門平臺擁有上萬粉絲的優質創作者。他深有感觸:“在新經濟浪潮中,過硬的技能才是個人發展的‘硬核競爭力’。”市北區采用“政府補貼+自費提升”的靈活機制,推動夜校深度融入社區、園區、樓宇,全力構建“15分鐘技能培訓圈”。2023年以來,已密集推出AI實訓、直播電商、咖啡調制等30余門緊貼市場脈搏的熱門課程,累計培訓超8000人次,為青年群體投身未來經濟開辟了廣闊賽道。
農民畫室:拿起“油彩筆”,繪就共富圖
走進綠澤畫院,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達尼村農民畫師黃秀芹正全情投入,按訂單要求精心繪制油畫。作為簽約畫師,她利用農閑時間創作,月均增收3000余元。她感慨道:“前半輩子圍著土地轉,真沒想到后半生還能靠畫畫吃上‘藝術飯’!”為深挖鄉村文化潛力,助力村民就業增收,在西海岸新區人社局和張家樓街道實施的精準“滴灌式”培訓過程中,達尼村與綠澤畫院于2023年聯手創辦農民畫校,免費向村民教授油畫技藝。經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后,村民可簽約成為畫院畫師,實現靈活性就業。黃秀芹作為首批學員,成功與綠澤等畫院簽約,是“放下鋤頭拿畫筆,多元增收拓新路”的鮮活典范。據統計,畫校開辦以來已免費舉辦4期培訓班,特邀新區美協、文化館及綠澤美術館專家親臨授課,累計培訓村民100余人次,成功孵化20余名農民簽約畫師,建立了可持續的訂單化收入模式。近兩年,西海岸新區受益于精準“滴灌式”培訓的農村轉移勞動力的重點群體達4900人次,不僅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更有力激活了鄉村文化產業,生動繪就了一幅技能賦能鄉村振興、助推共同富裕的錦繡畫卷。
青島市人社局將深入實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動,以“資源共享、精準匹配、閉環服務”為核心抓手,依托“就享家”服務站網絡,常態化開展重點群體技能需求調查,動態更新培訓課程,持續推動技能培訓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深度融合,讓更多勞動者在家門口就能便捷提升技能、實現高質量就業,穩穩端牢屬于自己的“技能飯碗”。文/記者 李如藝
[來源:信網 編輯:王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