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舉辦地(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永久會址)2樓,傳統非遺與科技齊飛,為觀眾獻上了一幀幀視覺盛宴。
有機器人、機器狗、載人飛行器、高科技系統平臺展示,也有蠟染、苗繡、儺面具等非遺展演。
在埃斯頓自動化展位,其研發的“全新一代AI研訓示教儀&AI研訓系統”和雙臂人形機器人、單臂協作機器臂贏得參會嘉賓頻頻駐留拍照。
“我們生產的各類機器人不只應用于生產線上,還走進了校園,成為了很多高職院校教學器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埃斯頓自動化展位負責人蔣冬冬向記者介紹。
作為貴州省教育創新的重要成果之一,在中國—東盟多彩智慧學院展示的貴州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再一次精彩亮相,展示其在推動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公平、創新教育應用等方面的顯著成效,同時向世界展示了貴州在推動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公平方面的顯著成效。
“貴州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以智能技術賦能教育創新為核心,依托數據驅動新基建,構建跨域教育資源圖譜,聚焦‘聚、通、用’,推進個性化學習,全面提升師生數字素養,構建教育新生態。平臺涵蓋資源、教研大賽活動、微課應用、智能研修、智慧作業、家校社共育等重點功能,集成DeepSeek等大模型應用,目前已全面接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體系。”中國—東盟多彩智慧學院展位負責人說。
在貴州文化旅游職業學院展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學校師生身著傳統服飾向觀眾詳細介紹苗繡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以及多種獨特的針法技巧,共同見證了文化交融的無限可能與美好未來。
在貴州民族大學展位,學校現場將儺面具、儺道具、制作工具以及國內外儺文化研究成果和儺文化活動圖片一一陳列,那一張張“臉子”仿佛是圖騰上最鮮活的注腳,從不同角度展現了貴州儺文化的原貌。
據了解,此次展覽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向觀眾呈現。“靜態”元素通過展板和展臺精彩呈現,而“動態”元素則通過蠟染、苗繡、儺面具制作等非遺傳統手工藝互動體驗,以及科技產品實踐操作,跨越語言與文化的界限,共同詮釋本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多彩。
貴州教育報記者 楊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