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梅平原的夏日熱浪中,上百輛坦克揚起的沙塵遮蔽了地平線。
俄軍第40旅的士兵正將朝鮮制造的炮彈填入自行火炮,而三十公里外,烏克蘭新到任的防長凝視著衛星圖上俄朝聯軍綿延的戰線,這片集結了130萬兵力的戰場,即將爆發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地面戰役。
當朝鮮特種兵穿越雷區的身影出現在俄軍戰報,當普京面對特朗普的“50天通牒”保持沉默,一場超越烏克蘭邊境的危機已在東歐大地投下漫長的陰影。
朝鮮軍援,讓俄軍如虎添翼
在俄烏沖突陷入膠著的這幾年,戰場上的局勢時刻牽動著全世界的心。原本勢均力敵的較量,因為朝鮮的介入,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朝鮮決定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這一消息瞬間在國際社會掀起軒然大波。
朝鮮雖說在國際上一直保持低調,但自身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多年來,朝鮮重視軍事工業的發展,在武器自研方面成果顯著。
就拿火炮來說,朝鮮制造的170毫米“谷山”自行火炮,那可是威名遠揚。這種火炮射程遠,威力大,戰斗全重40噸,發動機功率520馬力,能連續發射12發炮彈,普通炮彈最大射程30公里,要是用火箭增程彈,射程能達到44公里。還有240毫米多管火箭炮,機動性強,火力覆蓋范圍廣。
這些武器裝備陸續運抵俄羅斯后,俄軍的火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在戰場上,俄軍第40旅的士兵們操作著朝鮮制造的炮彈填入自行火炮,對烏克蘭軍隊展開猛烈攻擊。
以前,俄烏雙方在火炮數量和彈藥儲備上相差不大,誰也占不了太多便宜。可朝鮮軍援來了之后,俄軍的炮彈儲備一下子變得充足起來。烏克蘭新到任的防長看著衛星圖上俄朝聯軍綿延的戰線,心里滿是憂慮。
據相關消息透露,從2023年8月到2025年3月期間,有420萬至580萬發122毫米或152毫米炮彈從朝鮮送抵俄羅斯。甚至還有統計說,2024年俄羅斯貨船從朝鮮運回多達900萬發炮彈和至少100枚導彈。
這么多的彈藥,讓俄軍在戰場上能夠毫無顧忌地傾瀉火力。在一些關鍵戰役中,俄軍憑借著充足的彈藥,對烏克蘭軍隊的陣地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轟炸,烏克蘭軍隊的防線被一點點撕開。
朝鮮的軍援,實實在在地改變了俄烏戰場上的力量對比。
北約內部,因對俄態度產生分歧
隨著朝鮮對俄羅斯的支持越來越明顯,北約國家坐不住了。北約一直視俄羅斯為最大的威脅,朝鮮的介入讓北約感到局勢更加棘手。北約各國開始商討應對之策,可就在這個時候,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以美國為首的部分國家,主張對俄羅斯采取更強硬的措施,甚至提議直接軍事介入俄烏沖突,給俄羅斯來個下馬威,同時也警告朝鮮不要輕舉妄動。美國覺得,朝鮮的軍援行為打破了現有的地區平衡,必須加以遏制。
但歐洲的一些北約國家卻不這么想。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這個問題上態度謹慎,沒有輕易表態要跟隨美國的強硬路線。法國外交部只是表示會密切關注局勢,呼吁各方避免挑釁行為。
德國國防部也發聲,稱美國對俄羅斯的一些激進舉措屬于雙邊事務,并不代表北約整體的意愿,北約不應該輕易被卷入一場可能擴大化的戰爭中。
歐洲國家有自己的考量,它們和俄羅斯在經濟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旦北約和俄羅斯全面對抗升級,歐洲的經濟必然會受到重創。歐洲很多國家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供應,要是因為一場戰爭斷了能源來源,國內的工業生產和民眾生活都會陷入混亂。
而且,歐洲國家也擔心,真要是和俄羅斯打起來,歐洲大陸會成為主戰場,到時候受苦的還是自己。
所以,在對待朝鮮介入俄烏沖突以及如何應對俄羅斯的問題上,北約內部出現了明顯的裂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北約對俄烏沖突的整體策略。
特朗普施壓,普京堅守底線
在國際局勢風云變幻之際,美國國內的政治動向也對俄烏沖突產生了重大影響。
特朗普上臺后,一直試圖在俄烏沖突上有所作為,想要盡快結束這場戰爭。他給普京發出了最后通牒,稱如果在未來50天內無法達成俄烏停火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征收“十分嚴厲的關稅”,也就是所謂的“次級關稅”,稅率高達100%,并且還會對購買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和鈾礦的國家進行“次級制裁”。
特朗普打的算盤是,通過經濟封鎖切斷俄羅斯的戰爭資金來源,讓俄羅斯無力再戰,從而迫使普京在談判桌上讓步。
可普京這邊,面對特朗普的威脅,表現得十分強硬。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這是一項非常嚴厲的聲明,但俄羅斯愿意談判解決問題,前提是要滿足俄羅斯的核心訴求。
普京一直堅持,北約不能向東擴張,俄軍已經占領的烏克蘭領土要得到國際承認,烏克蘭軍隊不能對俄羅斯構成威脅,并且要保護烏克蘭境內講俄語的人口。
普京認為,在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之前,俄羅斯不會輕易停火。從普京的角度看,俄羅斯在戰場上目前占據著優勢,沒有理由在條件不滿足的情況下妥協。俄羅斯承受住了多年的西方制裁,國內的軍工生產能力依舊強勁,炸彈和炮彈的產量甚至高于所有北約國家的總和。
所以,普京對繼續戰斗充滿信心,他決心繼續戰爭,直到西方同意俄羅斯的戰爭解決方案。
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的最后通牒能否起到作用,還是個未知數,俄烏沖突的未來走向也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信息來源:
觀察者網——華爾街日報:俄軍約60%的炮彈來自朝鮮 可能有500萬枚
環球網——是否真的改變對俄態度,為何聲明缺乏更多細節,特朗普“50天最后通牒”引猜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