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品牌建設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去年,宿遷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新型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提出實施品牌打造促進行動,加強品牌營銷推廣,加快將本土農產品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今年以來,宿遷積極引導各地依托不同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培育一批獨具地域特色、承載文化內涵的鄉土特色產品,打造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農產品品牌,形成“品牌拉動資源集聚、品牌帶動產業提質、品牌賦能鄉村振興”的良性循環,力爭全年農業主導產業群鏈綜合產值超1200億元。
7月19日,筆者來到宿城區陳集鎮葡萄產業園,一串串晶瑩飽滿的葡萄掛滿枝頭,種植戶與農技人員正在查看葡萄長勢情況并交流管護要點。
“陳集鎮葡萄依托特定的土壤、氣候條件和標準化種植技術,在果形、口感等方面皆為上乘品質,市場銷量和品牌認可度逐年提升,產品遠銷俄羅斯、越南等國家。”宿城區陳集鎮葡萄產業園負責人王繼成說。
回顧發展歷程,陳集鎮葡萄曾面臨種植戶分散經營、銷售渠道單一等難題。2012年,陳集鎮創新采用“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推進葡萄種植規模化,種植“陽光玫瑰”“巨玫瑰”“醉金香”等10余個特色葡萄品種,形成了“主導品種引領、特色品種補充”的品種結構。在銷售端,陳集鎮通過拓展社區團購、直播電商等新渠道,整合冷鏈資源,實現錯峰銷售,構建從“田間地頭”到“終端貨架”的全鏈條流通體系,切實解決了農戶的后顧之憂。
2020年,“陳集葡萄”順利通過國家級專家評審,成為江蘇省首個葡萄類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2023年,陳集鎮成功入選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2024年,陳集鎮農產品(葡萄)基地被授予“江蘇省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稱號……目前,陳集鎮葡萄種植面積超過6000畝,全鎮年產鮮食葡萄1000余萬公斤,輻射帶動2100余名農民增收,全產業鏈綜合年產值近6億元。從“小果園”到“大產業”,陳集鎮持續推進品牌建設,用一串串葡萄“串”起了一條“富民大道”,打造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推動產業提質增效的“強勁引擎”。
宿城區陳集鎮葡萄產業園的成功,是宿遷“土特產”品牌化發展的生動注腳。無獨有偶,近年來,泗洪縣以提升農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深入實施品牌強農戰略,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參與的協同機制,持續擴容泗洪大米的品牌矩陣。據悉,依據品牌價值評價有關國家標準,經過專家評審、技術機構測算、品牌評價發布工作委員會審定,泗洪大米的品牌強度為840,品牌價值超14億元。
在位于泗洪縣的江蘇蘇北糧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北糧油”)生產車間內,智能化生產線高效運轉,金黃的稻谷經過脫殼、篩選、拋光等工序蛻變為精米,再經過灌裝、封袋、分裝、發貨等環節銷往全國各地。
“今年4月,‘蟹園’牌大米榮獲第十五屆IGPE中國國際糧油產業博覽會金獎。‘蟹園’牌大米是我們的爆款產品,僅2024年的銷售額就接近5億元。”蘇北糧油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冬冬說,作為首批獲得“宿有千香”品牌授權的企業,蘇北糧油擁有“大米加工、糧食倉儲貿易、深加工產品”三大板塊業務,通過建立“蟹園生態鮮米溯源系統”,不斷加強水稻良種繁育,為消費者帶來優質、美味的大米。
近年來,泗洪縣培育了“上塘貢米”“家緣大米”等品牌20個,擁有稻米加工企業40余家,集種植、收購、深加工等于一體的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優質稻米品牌效益逐漸顯現。
截至目前,宿遷已擁有“泗陽白酥梨”“八集小花生”等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24個,“沭陽錢集老鵝”“泗陽新袁羊肉”入選江蘇省百道鄉土地標菜名單。
“今年以來,我市通過挖掘‘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提高‘產’的效益,積極培育特色品牌。”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精準定位市場需求,推動農業從“品質優勢”向“品牌優勢”跨越,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能。(駱伯瑋 張圣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