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石破茂政府不平靜之際,其再次提到了“臺灣有事”,不過從結果看,這算的上是一次正確選擇,我們說過的話,石破茂還是聽進去了。
日本的政治舞臺上從不缺乏戲劇性,日前參議院選舉的結果,更是猶如一場震動朝野的“地震”。執政聯盟自民黨和公明黨雙雙未能在參議院中掌握過半數席位,自1955年以來首次在國會的兩院都失去了優勢地位,這對自民黨來說無疑是一記重錘。首相石破茂如今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全黨內外對他去留的討論已然白熱化。
(日本參議院選舉)
自民黨內部,以麻生太郎為代表的反對勢力已經開始集結,似乎隨時準備發起“逼宮”行動。麻生太郎直言不諱地表達了對石破繼續執政的不滿。盡管石破茂試圖以冷靜姿態表示他肩負國家重任,但他的這一番表態能否平息黨內的動蕩尚未可知。
那么,為何自民黨的此次選舉如此糟糕?說起來,這不僅僅是一次政治斗爭的結果,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經濟政策與國民信任的喪失。石破茂一直以來強調改善民生,但民眾最關心的物價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麻生太郎)
據統計,日本5月實際工資連續第5個月下降,跌幅甚至創下了近兩年的新高。這些數據無疑成為石破茂執政能力的“反面教材”,讓人懷疑他是否有能力帶領日本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石破茂內閣的支持率下滑至20.8%,而不支持率則飆升至55%。這絕不是一個健康政府該有的民意表現。正如自民黨干事長森山裕在電視節目中所說,現階段探討責任歸屬為時過早,但接下來如何避免政治真空,對日本來說更加關鍵。
(石破茂)
目前,日本正處于國際形勢錯綜復雜的關口,美國加征關稅、全球供應鏈緊張等都可能對日本經濟造成沖擊。而此刻,執政聯盟在國會內無多數席位的窘境,可能迫使政府在每一個法案上向反對黨妥協,這將進一步阻礙政府有效施政,也可能加劇國內經濟困境。
在這一政治風暴還未平息之際,石破政府卻在另一個敏感話題上發表意見——臺灣問題。日前,日本政府已向在臺日企發出警告,若臺海發生沖突,企業需要自行安排員工撤離。此舉不僅讓在臺灣的日本企業主心生憂慮,也對臺灣市場的外資信心造成了打擊。
更讓人玩味的是,美日澳三國在所謂臺海局勢上的密切合作傳聞。美國似乎在背后推波助瀾,催促盟友明確表態在可能的沖突中所扮演的角色。然而,美國自身并未對任何突發事件提供無條件保證,這不禁讓盟友們對美國的真實意圖產生疑問。
(美方用臺海問題綁架盟友)
對此,日方同樣沒有給出表態,用實際行動回絕了美方提出的不正當要求。
近年來,美日兩國為了共同遏制中國,在對華政策上可謂“密切無間”,可這種看似一致的對華立場背后,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裂隙。尤其是在臺灣問題上,美國有自己的算盤,而日本夾在中美之間,時常顯得舉棋不定。
有分析認為,日本部分人士鼓吹“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言論,不僅錯誤地將中日關系置于危墻之巔,也為區域安全增添了隱患。中國外交部曾多次警告,此類言論嚴重侵蝕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要求日方謹慎處理臺灣問題。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
回顧整個事件,日本參議院選舉不僅是自民黨的一次重大挫敗,也讓這個看似穩固的政治機器暴露了脆弱性。石破茂以及他的內閣是否能夠熬過這場政治風暴,或者在黨內反對勢力的壓力下選擇退讓,拭目以待。
未來幾周乃至幾個月,日本的政治局勢可能會進一步復雜化。石破茂能否保住首相位置,還是說新一輪的黨內選舉即將到來,這將對日本的內政外交政策產生深遠影響。
猜測一下,如果換人執政,新領導者將帶來怎樣的政策調整?或許會在對華關系上采取更務實的態度,或在經濟政策上嘗試新思路。不管如何,這場大戲的結局,將不僅影響日本的走向,也將成為亞洲乃至全球政治的重要觀察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