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關于J-35A的采購談判陷入僵局,主要卡在"特殊安全條款",內容包括:所有維修必須在中國技術人員監督下進行,戰機搭載計算機需植入不可破解的定位芯片,未經中國允許不得對機體進行任何改裝。
這場談判的核心矛盾,在于中國設置的“特殊安全條款”。所有維修必須在中國技術人員監督下進行,戰機計算機需植入不可破解的定位芯片,未經允許不得改裝機體。
這些條款看似苛刻,實則是中國對技術泄露風險的精準防御。
要知道,J-35A可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自主研發的五代機,雷達反射面積不到0.01平方米,還能跟殲-10CE組成雙層空中獵殺網,前者負責攜帶短程導彈高超音速突防,悄無聲息的潛入敵方境內對高價值目標進行打擊,后者則可以在防區外盯著所有敵方反擊軍機,配合霹靂-15E導彈,直接將其擊落,完成雙殺。
就這水平,放國際軍火市場上,那就是唐僧肉級別的存在,我們肯定要多加防范。
當年蘇聯賣給埃及米格-21,結果以色列花倆小錢兒策反個飛行員,連人帶飛機給順走了。美國佬拿到手后,直接把米格-21的氣動布局、發動機參數全摸了個透,回頭越戰讓讓F-4照著弱點揍,生生把米格-21打成了“飛行棺材”。這教訓擱誰身上不得長記性?
現在,中國要是把J-35A的維修權放出去,保不齊哪天巴基斯坦機場來個“技術交流”,回頭印度空軍就知道咋破解隱身涂層了。到時候,中國軍工技術可就危險了。
定位芯片也是一樣的道理,當年美國賣給盟友的F-35,直接弄了個“藍寶石系統”,每架飛機的飛行數據實時回傳美國,土耳其買了S-400,美國直接把人家踢出F-35項目,連已經造好的飛機都扣著不給,就是因為這芯片能剖析你的裝備信息。
現在中國這定位芯片,說白了就是防著哪天巴基斯坦跟土耳其似的,一扭頭買了別的系統,J-35A的行蹤全成了公開地圖。
更狠的是,這芯片還帶“自毀程序”——要是有人想拆下來研究,直接燒成灰,連個零件都剩不下。
最讓巴基斯坦撓頭的,是這改裝得中國批準。看看印度買的T-90S,自己鼓搗著升級火控系統,結果車長夜視儀和炮長雷達各干各的,夜間作戰跟瞎子摸象似的。中國要是松了口,巴基斯坦回頭給J-35A裝個別國的導彈數據鏈,那中國花300億研發的隱身優勢可就全打水漂了。
當年蘇聯賣給中國米格-21,中國逆向出殲-7,蘇聯人腸子都悔青了。現在中國學精了,直接把改裝權攥死,省得哪天巴鐵兄弟一激動,把J-35A的雷達參數賣給第三國。
有人說了,中國這么干,不怕傷了巴鐵感情?可別忘了,當年中巴合研梟龍,那也是親兄弟明算賬。巴方雖然投了50%的錢,但核心的飛控系統、雷達算法還是攥在中國手里,每次升級都得成都飛機所點頭。現在,J-35A可是五代機,技術含金量比梟龍高了好幾個檔次。中國軍費里18%都砸在研發上,殲-20單價比F-22便宜一半,靠的就是技術壟斷。要是隨隨便便讓人拆了研究,那沈飛的脈動生產線還不得哭暈在廁所?
之前美國賣給日本的F-35,連隱身涂層維護都得美國技術人員盯著,零件壞了必須返廠更換,自己修?門兒都沒有!還有法國賣給印度的“陣風”,每次軟件升級都得派工程師跟著,生怕印度把導彈發射代碼破解了。
中國這套條款,說白了就是把美國、法國那套明規則寫成了合同。要說苛刻,那美國對盟友更狠——土耳其都交了12.5億美元,就因為買了S-400,F-35說扣就扣,連飛行員培訓都停了。
說到底,這三條條款就是中國給J-35A筑起的“技術護城河”。您要覺得這是中國小心眼,那不妨看看美國怎么對待盟友:F-35的“作戰數據綜合網絡”能遠程禁用發動機,歐洲買的F-35要是敢私自升級軟件,美國直接讓飛機變成廢鐵。
中國這才哪兒到哪兒?不過是把國際軍火市場的潛規則擺到了臺面上。在五代機技術面前,別說巴鐵,就是親兒子也得按規矩來。畢竟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國際軍火市場,誰手里攥著技術,誰才有資格坐在談判桌的主位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