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感器巨頭稱霸世界,要上市了!
聲學傳感器龍頭歌爾微電子近期沖刺港交所,異常火爆的港股IPO,或將迎來新一輪造富神話。
歌爾微電子是全球第五大、中國第一大智能傳感交互解決方案提供商,更是全球第一大聲學傳感器提供商,市場份額高達43%,幾乎供應了全球一半的市場。
中國制造遍地開花,沒想到,在聲學傳感器領域還藏著這樣一家世界巨無霸。
凈利超3億,年入45億,歌爾微電子的傳感器累計出貨量超過50億顆。
這意味著,全球每兩部智能手機中就有一顆來自它的生產線!
國產傳感器巨頭不僅在聲學技術上完成了突圍,還把聲學傳感器做到了世界第一,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制造的魅力。
歌爾微的崛起,說到底是中國制造“技術為王”的現實寫照。
從DeepSeek到戰艦軍工,中國科技“王炸”頻出,怕是全球都想搞明白,中國到底還藏著多少“隱形冠軍”!
01
目前的港股熱鬧非凡,就連全球聲學傳感器龍頭都來沖擊港股IPO了。
歌爾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歌爾微電子”)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中金、瑞銀等四大頂級投行聯手護航。
歌爾微電子是誰?
這家來自于山東青島、脫胎于聲學巨頭歌爾股份的子公司,2024年營收突破45億元,穩坐中國智能傳感交互解決方案頭把交椅。
不僅如此,國產傳感器巨頭更是在全球市場“殺瘋”了。
歌爾微電子在以銷售額計的全球智能傳感交互解決方案市場中占2.2%的份額,世界第五,中國第一。
在傳感器市場,歌爾微電子排名全球第四,市場份額為4.3%;
更牛的是,在聲學傳感器領域,歌爾微電子是毫無疑問的全球霸主,以43%的市場份額,位列世界第一。
數據顯示,歌爾微電子的傳感器累計出貨量超50億顆,相當于全球每兩部智能手機就有一顆它的芯片。
不過在當今博弈的大環境下,全球智能傳感交互解決方案市場競爭也呈現白熱化,美國、歐洲、日本和韓國的主要參與者憑借技術專長、先進設計能力及廣泛客戶關系主導市場。
歌爾微電子沖擊港股IPO,也算是其在半導體領域持續深耕、謀求突破的關鍵之舉。
畢竟,憑借其在智能傳感交互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先地位、強勁的技術研發實力及多元業務布局,歌爾微有望借助資本市場之力,進一步提升全球競爭力,讓世界更深一步認識中國創新。
02
科學技術發展至今,我們早已明白所有的突破都不是一蹴而就。
歌爾微電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4年,作為歌爾股份旗下的部門,以自主開發MEMS芯片開始從事微電子業務。
當時,這類高端芯片被博世、樓氏等歐美巨頭壟斷,歌爾股份每年芯片采購成本占總成本36%以上。
為了打破“卡脖子”,其團隊埋頭研發5年,直到2009年才量產第一款聲學傳感器。
歌爾微電子并沒有滿足,在第一款聲學傳感器實現量產后,又開始研發傳感交互模組。
2014年,團隊開始研發MEMS壓力傳感器并于2016年實現量產。
2017年起,歌爾微電子自立門戶,作為獨立實體,開始研發SiP,并于2021年實現量產。
從此,歌爾微電子不再是只賣傳感器硬件,而是提供覆蓋聲學傳感器、壓力傳感器、SiP封裝模組的400多種解決方案。這些產品裝進了全球前九大手機廠商的設備,包括蘋果的AirPods、三星的Galaxy手機,以及小米、榮耀的旗艦機型。
2019年,歌爾股份完成了微電子業務的整合,歌爾微電子成了歌爾股份旗下經營微電子相關業務的唯一子公司。
2023年,歌爾微電子建立智能傳感交互平臺UniSense,涵蓋了材料研發、芯片設計、封裝測試、算法軟件開發、系統設計等智能傳感交互解決方案所有關鍵技術環節,助力了歌爾微電子登頂世界之巔。
2024年,歌爾微聲學傳感器全球市占率飆升至43%,相當于全球近一半的聲學傳感器市場被這家來自山東青島的企業所掌控。
03
招股書顯示,在過去的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三個月,歌爾微電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31.21億、31.01億、45.36億和11.20億元,相應的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3.26億、2.89億、3.09億和1.16億元。
歌爾微電子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傳感器,主要包括聲學傳感器、慣性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
以2024年收入計算,歌爾微電子的聲學傳感器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74.1%。占收入比重第二大的是SiP業務,貢獻16.1%的總收入。
可以看出,聲學傳感器依然是歌爾微的王牌產品,而技術壁壘的建立,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
2024年,歌爾微研發投入3.26億元,比三年前增長23%。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歌爾微電子共持有1825項專利,其中包括738項發明專利(涉及41項材料研發、191項芯片設計、405項封裝測試、37項軟件算法及64項系統設計),是中國智能傳感交互解決方案行業中擁有最多專利的公司。
數據顯示,歌爾微電子傳感器累計出貨量已超過50億顆。
按2024年銷售額計,歌爾微電子是全球第五大智能傳感交互解決方案提供商(市場份額2.2%,中國第一),同時歌爾微電子是全球第四大傳感器提供商(市場份額4.3%),并且是全球第一大聲學傳感器提供商(市場份額43%)。
歌爾微電子已累計服務全球前九大手機廠商及126家直營客戶,業務覆蓋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能家居等30余種智能終端。
我們有幸生于科技爆炸的大時代,技術日新月異,一座座難點高山被征服。
就像最有可能成就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人工智能,AI驅動的智能應用將誕生萬億市場,傳感器作為驅動智能終端的關鍵零部件,也將擁有千億增量空間。
站在AI終端起飛的節點,歌爾微電子奔赴港股上市,一方面能融資補血,夯實資金實力,另一方面可借助港股的窗口優勢,提升國際市場知名度,未來可期。
04
事實上,在沖刺港交所之前,歌爾微電子也曾于2021年4月29日進行輔導備案,備戰A股IPO,但獲審核通過后又撤回了IPO申請。
在港股科技板塊回暖的形勢下,歌爾微電子于2025年1月轉赴港交所上市,不過2025年7月20日失效了。然而,就在招股書失效一天后,歌爾微電子再度遞表。
時不我待,歌爾微電子急需新鮮血液的注入,登陸資本市場的決心可見一斑。
遙想4年前,歌爾微電子進行了唯一一次外部融資,獲投21.5億元,估值超過200億元。
然而,近3年來,受消費電子市場低迷的影響,歌爾微電子業績兩連降。大客戶蘋果貢獻六成營收,高端芯片則依賴大供應商英飛凌,自研芯片搭載率不足四成,且英飛凌與蘋果形成了“隔空鎖定”的供應關系,歌爾微“兩頭在外”的限制,短期內尚無法解決。
挑戰之下,歌爾微電子能獲得什么樣的估值呢?
我們不得而知。
但我們卻十分清楚,每一家努力突破封鎖的企業,市場都不會虧待它。
“中國激光雷達第一股”禾賽科技,聯合國產巨頭“攻下”了全球八成以上的激光雷達市場,讓美國的激光雷達玩家接二連三地“逝去”。
院士創業的孔輝科技,打破技術封鎖,把百萬豪車配置做到“白菜價”,擠走國際大廠市占率超39%,成就“國產空氣懸架之王”。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最近40年,中國企業一定是世界上最認真的學生,學習德國制造的“精益求精”,學習日本工廠的“擘肌分理”,學習美國企業的“革故鼎新”。
如今,那個曾經埋頭苦學的學子,給世界提供了不少教科書般的案例。
總結起來,就是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創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