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砸200億買戰機,喊話要壓制殲-10C,結果又把自己繞進了死胡同
說實話,這事我一點也不意外。
印度人是典型的那種:不服輸,也不服管,最不服的,是現實。
你說這不是諷刺嗎?5年前被巴基斯坦用殲-10CE(中國出口型殲-10C)打得滿地找牙,結果現在轉了一大圈,又回到起點:再整一百多架飛機,誓要“碾壓”對手。
動靜確實不小,金額200億美元,114架先進戰機,要不是印媒自己吹上天,差點以為要建一個“小北約”航空兵集團。
可問題來了:你這錢砸出去,是想買空優,還是買自尊?
印度空軍的“硬件饑渴”:飛機少,型號亂,故障高
先說點硬貨。
印度空軍目前僅有30個作戰中隊,而標準編制得有42個。這就像你打王者榮耀,一個人得打兩個號,全場都在喊“支援”,你氣得要命,隊友卻都卡在泉水出不來。
再看裝備結構:
蘇-30MKI,多,老,系統復雜。
米格-21,已經快退役,飛一次掉一次。
陣風,法系精品,但數量太少,就像裝備一支精銳部隊穿西裝打仗,優雅歸優雅,真要拼命還得看耐操程度。
還有些稀奇古怪的老式飛機,比如美制C-130、以色列無人機、俄式教練機……堪稱一個“航空雜貨鋪”。
所以你能理解為啥印度急眼了,他們是真的想統一口徑、統一后勤、統一指揮。
這次競標名單一亮出來,中國軍迷都笑了
7款候選戰機,有美國F/A-18E/F、F-15EX、F-21(F-16魔改版),法國“陣風”,歐洲“臺風”,瑞典“鷹獅”,俄羅斯的米格-35、蘇-35。
聽起來牛,但真說起來,問題一個接一個:
F/A-18E/F、F-15EX:主要給美軍航母配的,適合打大國,不適合印度那種高原+熱帶+中東風格的空戰環境,飛一趟下來后勤崩潰。
F-21(F-16魔改):這是洛馬特地為印度“定制”的“特供版”,本質上還是老F-16底子,跟殲-10C五五開都困難。
“陣風”:你都買過36架了,怎么突然發現它不夠用了?說明你不是飛機不行,是用不好。
蘇-35、米格-35:想法不錯,但你后面還得和美法玩軍售,這邊剛簽俄羅斯,那邊就制裁你,你扛得住?
所以說,印度的“選擇多”,其實是“沒得選”。
別忘了對面也在升級:殲-10C只是“入門款”
印度空軍一直把殲-10C當成眼中釘,仿佛只要壓過它,仗就贏了。但你看看對面:
殲-10C只是中國空軍的“三代半”主力之一;
殲-16打高原,殲-20對抗F-35,殲-35出口給兄弟,預警機、電子戰機全配套;
巴基斯坦都能整一批殲-35了,印度那邊的AMCA(五代機)還在圖紙上畫來畫去,合作方一會兒法國,一會兒俄國,搞得像婚戀節目現場換搭檔。
等你戰機到貨,對面都進化一輪了。
印度軍購的老毛病:錢撒了,貨難來,仗未打,先內耗
印度買軍火,全球有名的“拖拉機”流程:
開會開兩年,內部扯皮;
初選三年,吵技術轉讓、吵本地生產、吵定價;
最后能簽約的,全靠領導人和外賓喝多少酒、媒體炒多大熱度;
簽了約之后,交付至少5年起步,還得看你有沒有按時付款;
真到貨了,又發現飛行員沒培訓夠,零件不通用,戰術不熟練。
2016年陣風簽約,到2020年才第一架到貨,2022年才勉強形成戰斗力,期間巴鐵早就裝備完殲-10C了。
這不是花錢買安全,是花錢買焦慮。
買飛機不是關鍵,用好才是
你可以花200億美元買戰機,但如果戰術思維還停留在“秀肌肉+擺陣型”,那跟再多的飛機也白搭。
而中國給巴基斯坦提供的,不只是戰機本身,還有一整套從指揮體系到后勤維護再到電子戰協同的完整作戰理念,這才是印度最怕的。
你真想贏,不是靠撒錢,而是靠系統升級。而這,印度要的,不只是飛機,是一場“觀念的革命”。
別再一口一個“壓制殲-10C”了,別人早都不跟你打同一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