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江永縣紀委官方微信公眾號“永明清風”7月15日發布《關于3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的通報》。其中提到江永縣上江圩鎮中學校長何春紅、副校長何永雄等人違規吃喝的問題。
通報稱,2025年5月17日,上江圩鎮中學組織學校教師前往某家庭農場開展工會團建活動。活動期間,何春紅、何永雄與部分教師違規飲酒,工會主席陳杰作為工會團建活動負責人,未對違規飲酒行為予以制止,導致該問題多次引發網絡輿情,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2025年7月,何春紅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被免去校長、黨支部書記職務;何永雄受到黨內警告處分;陳杰受到警告處分;其他違規參與飲酒的教師均受到相應組織處理。
從通報內容來看,此次團建活動系校委會集體研究決定,家屬自費參與,餐費由私人現金結算,且活動地點為正規研學基地,并不涉及公款消費或利益輸送25。然而,僅僅因為“飲酒”這一行為,校領導便被嚴厲問責,甚至因“引發網絡輿情”而加重處理,不免讓人質疑:這樣的處分是否過于嚴苛?紀律執行的尺度,是否正在從“糾偏”滑向“矯枉過正”?
中央八項規定明確禁止的是公務接待、工作期間的違規飲酒,而此次團建活動發生在周末,屬于工會組織的集體活動,并非公務行為。如果連教師私下聚會飲酒都要被追責,那么公職人員的正常社交空間是否被過度壓縮?
更值得商榷的是,此次處分的關鍵依據之一是“引發網絡輿情”。江永縣教育局最初的回應并未認定活動本身違規,而是強調“私人結算餐費”,但最終仍因輿論壓力而嚴肅處理。這不禁讓人擔憂:紀律執行的嚴肅性,是否正在被“輿情導向”所左右?如果處分輕重取決于網友的聲討程度,而非事實本身,那么黨紀國法的權威性何在?
教師職業本就壓力巨大,適當的團建活動有助于緩解工作壓力、增強團隊凝聚力。此次團建并非奢靡享樂,而是普通聚餐,飲酒也并未造成惡劣影響。然而,在“零容忍”的高壓態勢下,任何與“酒”沾邊的行為都可能被貼上“違紀”標簽,導致基層干部人人自危,甚至不敢參與正常社交。
紀律的初衷是防止權力濫用和奢靡之風,而非將公職人員禁錮在“無菌環境”中,如果連周末同事小聚都要戰戰兢兢,生怕被扣上“違規”帽子,那么紀律的剛性執行是否正在異化為一種“過度監管”?
此次事件中,最值得警惕的是“輿情倒逼處分”的現象,紀律處分本該基于事實和規定,而非輿論情緒。如果僅僅因為網友質疑,就從嚴從重處理,那么紀律的嚴肅性將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助長“誰鬧誰有理”的不良風氣。
江永縣教育局最初的回應較為客觀,認為活動本身并無問題,飲酒屬私人行為。但最終,在輿論壓力下,校領導仍被免職。這種“輿情定責”的模式,不僅可能造成冤錯案件,更會讓基層干部陷入“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消極心態。
從嚴治黨的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執行過程中應避免“一刀切”和“矯枉過正”,此次校長因周末團建飲酒被免職,顯然超出了合理懲戒的范疇。紀律的剛性不應以犧牲正常人際交往為代價,更不應被輿論情緒所綁架。
真正的風清氣正,應當建立在科學、合理、人性化的紀律執行基礎上,而非讓公職人員活在“動輒得咎”的恐懼之中。希望未來的紀律監督能更加精準,既守住底線,又給正常社交留一點應有的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