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3米跳板的邊緣,吳敏霞曾無數次凝視那一池碧波。走板、騰起、縱身一躍……恰如這人生之中一次次的轉身,再出發。
吳敏霞在上報xr直播間
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她創造了中國跳水“奧運五金王”的傳奇;如今轉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和上海跳水隊教練,她的人生舞臺從跳臺延展到了更廣闊的天地。“五金王”“二寶媽”“吳教練”……多元身份的背后,是她用特有的堅韌與溫柔,在人生的每一個角色中都演繹出精彩的浪花。退役近10年,她的人生也如多重奏一般,有了更豐富的曲線。
昨晚,跳水奧運冠軍、中國青少年運動推廣大使吳敏霞做客“上觀碰碰頭·苒情尚體”直播間,與新民晚報記者獨家講述起自己三種身份背后的故事。
五金王
五枚金牌,四屆奧運,對吳敏霞而言,有太多的回憶在這三米跳板之上。
2004年雅典奧運會前夕,19歲的吳敏霞腰部受傷,賽前三周打了封閉針。“第一場就是女子雙人三米板,又是和郭姐搭檔,壓力其實蠻大。”她回憶道。幸運的是,搭檔郭晶晶用經驗與包容為她撐起一片天,“郭姐讓我只管按自己的節奏來,她來配合我。”每次走上跳板前,兩人默契的對視成為吳敏霞的力量源泉,“那一眼像是說‘準備好了,加油!’”
2008年8月10日,在北京奧運會女子雙人3米跳板決賽中,郭晶晶/吳敏霞以343.50分的成績為中國摘得跳水項目的首枚金牌。這是郭晶晶/吳敏霞(右)在頒獎儀式上展示金牌。 新華社發
2012年倫敦奧運會后,本打算退役的吳敏霞發現自己狀態反而提升了。“隨著年齡增長,我更懂得與傷病相處,學會在訓練中保護自己了。“這種成熟讓她決定繼續挑戰,最終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以31歲“高齡”摘得第五金,成為中國跳水首位“五金王”。“30歲還站在跳板上,我想給自己留下不一樣的腳印。”平靜訴說,吳敏霞這份堅持背后,是無數個恢復緩慢的夜晚和減量不減質的訓練日常。
傷病,也曾是伴隨、困擾吳敏霞整個職業生涯的最大敵人——直至今日,運動員時期落下的舊傷,依然會讓她在日常工作中感到突如其來的疼痛。直播時久坐,她馬上就感覺到了腰部的不適。“當運動員就是要學會與傷病做朋友,去接受它、改變它,而非完全抗拒。”
“每次進跳水館就特別害怕,不想踏進跳水館了。”談及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時刻,吳敏霞坦言傷病帶來的不僅是身體的疼痛,更是心理的恐懼。胯關節嚴重受傷時,她連走路都困難,卻仍要堅持訓練——因為雙人項目不能影響搭檔。那時的她依靠封閉針緩解疼痛,身上扎滿針灸,“就好像一只刺猬,每天都能看到針孔不斷出現。”針孔密集到什么程度?她笑稱有時候會有錯覺,從水里爬起來,“身體就會像個篩子一樣,每個針孔都在漏水。”
觀眾記住的是驚艷絕倫的“水花消失術”,吳敏霞記住的卻是成千上萬次失敗:千百次的縱身而下、被池水泡白的指縫、夜里疼醒的胯骨。她說:“每一塊金牌都是一滴水,滴穿了十二年。”
吳敏霞幸福的一家四口 圖片來源:吳敏霞微博
二寶媽
退役后的第二年2017年,她和男友張效誠喜結連理。兩人結婚后第二年就有了女兒西西,2022年二月,他們的兒子安安出生了——一個“好”字寫得恰到好處。退役之后,馬不停蹄展開了人生的新篇章,吳敏霞的身份轉變,水到渠成,一切都是剛剛好的幸福。如今,打開吳敏霞的社交媒體,基本都是一家四口的甜蜜日常記錄。
“訓練場必須叫我吳教練。”鏡頭前的吳敏霞笑著分享女兒西西學跳水的趣事。這位昔日的“跳水皇后”如今有了新身份——“西西媽媽”。當女兒表示想嘗試跳水時,她謹慎地給予支持:“如果你不想練可以說,我們可以嘗試其他項目。”但一旦選擇,就必須認真對待。
昔日賽場上的情緒控制力和處事不驚的性格,如今也帶到了生活之中,讓吳敏霞收獲有智慧的“育兒經”。
吳敏霞與丈夫張效誠 本報記者 李銘珅攝
家中,吳敏霞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虎媽”。她允許孩子哭泣,但堅持原則;重視與孩子的平等交流,傾聽他們的想法;在頭腦一熱發了脾氣后,也會主動向孩子道歉……“該嚴的時候嚴,但我希望聽到他們內心的聲音。”這種教育理念或許源于她對體育精神的深刻理解——找到熱愛并堅持,比盲目追求成績更重要。
兩個孩子帶給她的不僅是稱呼的改變,更是與世界相處方式的革新。曾經內向的跳水冠軍,現在會主動與其他家長交流育兒經驗;曾經專注于跳水的運動員,現在學會了在家庭與工作間尋找平衡。“每天都很充實,孩子們的暖心舉動總能給我力量。”談起女兒用稚嫩筆跡寫下的“媽媽,我愛你”,談起姐姐主動照顧弟弟的溫馨畫面,她眼中閃爍著溫柔的光。
吳敏霞的人生不斷在轉變新賽道 李銘珅攝
吳教練
兜兜轉轉,如今的吳敏霞,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上海跳水隊,成為一名一線隊教練員。在上海游泳館的一池碧波邊,經常能看到她帶著年輕隊員訓練的模樣。
從運動員到教練,她將二十多年的經驗轉化為因材施教的方法。“現在的訓練條件比我們當年好多了。”她坦言,通過視頻錄制、模擬分析,讓訓練變得更精準。但她始終認為,基礎訓練的核心未變——“數量產生感覺,感覺帶來提升”。
面對個性迥異的小隊員,吳敏霞有著獨特的溝通智慧。在她看來,每個孩子都有不同個性和閃光點,就好像龜兔賽跑,“兔子擅長跑步,有沖勁。烏龜能游泳,有毅力。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喜歡表現的孩子,她會創造展示機會;對內向的隊員,則給予更多鼓勵。“每個運動員都是獨立的個體,要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閃光點。”這種理念也體現在她對女兒的教導中——不刻意展示自己的獎牌,不將過往輝煌掛在嘴邊,而是帶孩子去體育博物館開闊眼界,讓她看到體育各個領域閃光的星。
吳敏霞與上海跳水的孩子在一起 李銘珅攝
人生如跳板,起跳時的勇氣,空中的優雅,入水時的果決,吳敏霞在每個階段都展現出令人贊嘆的姿態。
從奧運五金王到新一代跳水人的引路者,吳敏霞完成了華麗的轉身。當被問及對青少年運動員的建議時,她的話語樸實而深刻:“先找到自己喜歡的項目,然后堅持下去。”這何嘗不是她人生的寫照——在跳板上找到熱愛,用堅持鑄就輝煌;在母親角色中發現快樂,用智慧陪伴成長;在教練崗位上傳承經驗,用專業培養新人。
原標題:《苒情尚體 | 吳敏霞:水花柔情背后的人生多重奏》
欄目編輯:江妍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厲苒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