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焦作日報
2025年7月24日《鄭州日報》A01版
2025年7月24日《鄭州日報》A05版
兩山協兩拳 一帶聯兩心
少林太極IP雙星閃耀
九曲黃河,奔騰向前,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明,也賦予了沿河兩岸城市獨特的靈魂底蘊。
夏至,黃河北岸,千里黃河大堤左岸零公里起點的焦作,眾多市民打卡拍照品味黃河文化;而在黃河南濱,鄭州花園口旅游區內,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在此遠眺感受黃河風情。
在“一河通五軸、一帶聯兩心、兩山協兩拳”的鄭焦一體化發展總體布局中,黃河是兩個城市共同守護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連接鄭焦的經濟動脈和人文紐帶。
如今,隨著鄭焦城際鐵路、鄭云高速等交通動脈加速貫通,氫能源鋰電池汽車產業優勢互補,太極拳與少林拳文化IP雙星閃耀……鄭州焦作這兩座承載著厚重歷史又充滿創新活力的城市,正以開放的姿態相向而行、同向發力,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唱響“雙城奔赴”。
焦作經濟開發區一角。
路橋相通:從“相融”走向“深融”
在鄭州都市圈建設推動下,鄭州與焦作之間的“雙城生活”模式已逐漸從美好愿景轉變為觸手可及的小確幸。
依托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焦作人半小時城鐵可達鄭州、一小時車程可抵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一河之隔的鄭州與焦作因為通途,從“相融”走向“深融”,從而變得地更近、人更親、產更融。
滎陽市廣武鎮,桃花峪黃河大橋上,車流不息。作為鄭云高速公路跨越黃河的一座特大橋,黃河中下游分界線的地標性建筑,桃花峪黃河大橋于2013年9月正式通車,在當時屬于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雙塔三跨全鋼梁自錨式懸索橋,是眾多鄭州人驅車回焦作探親的必經之路。
桃花峪黃河大橋打開了鄭州的西北門戶,使焦作與鄭州之間的行車距離縮短了30公里以上,這條南北向高速大通道與京港澳、連霍高速公路相通,構成鄭州都市圈的“日”字形高速公路大環線,使黃河風景名勝區、云臺山、嵩山、堯山以及伏牛山風景區連接成為一條重要的黃金旅游通道。
橋相連,路相通,人相融。如果說桃花峪黃河大橋是鑲嵌在鄭焦兩地的一顆明珠,那么一條條不斷建成投用的公路鐵路,則讓兩地發展的脈搏更加同頻共振。
“從學校到家,只需半個多小時,太方便了。”每個周末,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學生李子松都會從鄭州東站乘車返回焦作市區的家里,對于往返兩個城市的學生來說,他直言從學校回家甚至要比打車去鄭州西郊更方便。
南水北調第一樓前,高鐵疾馳而過。
2015年6月26日8時07分,一列由鄭州開往焦作的C2996次和諧號動車組列車緩緩停靠焦作站,標志著鄭焦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這條全長77.8公里的城際鐵路的開通,結束了焦作與省會鄭州間沒有直達鐵路的歷史。
10年間,鄭焦城際鐵路從開通運營初期每天只開行8趟焦作至鄭州往返列車,再到如今兩地往返95趟旅客列車,最快間隔只有5分鐘,讓“雙城生活”更加暢通。
4月16日,中鐵七局沿黃高速武陟至濟源段項目一標段,沿黃高速全線跨高速整吊體量最大、最重的鋼箱梁,在二鋪營樞紐A匝道2號橋成功橫跨鄭云高速。
即將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車的沿黃高速武陟至濟源段,將成為繼橫貫武陟、溫縣、孟州黃河灘區的“四好農村路”王園線建成通車之后,黃河北岸又一條運輸大通道。這條大通道,對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強鄭州都市圈的互聯互通具有重要作用。
焦作民主路大沙河橋。
近年來,焦作市攜手鄭州共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提升內聯外暢水平,“交通共聯”屢屢破題。
建好高鐵“大動脈”。推動太焦鐵路如期通車運營,以呼南高鐵豫西通道、太焦、鄭西高鐵互聯,新焦城際、新開城際、鄭開城際對接,鄭州都市圈市域鐵路S3線、S4線都市圈1小時通勤的“軌道雙環兩縱”格局正在形成。
暢通高速“大通道”。鄭云高速建成投用,加快構建鄭焦高速“六縱五橫”格局,形成與歐亞大陸橋、京津冀、呼包鄂和西南地區緊密聯系的跨區域綜合運輸大通道體系。
搭建跨黃“新橋梁”。如期建成國道234焦作至滎陽黃河大橋,加快建設孟州至偃師黃河大橋,突破鄭焦“天塹”屏障,有效推動兩市“跨河發展”。
河南龍佰智能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產業向“新”:“供應鏈”成“共贏鏈”
產業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進。
同樣聚焦新能源領域,但鄭焦兩地發力方向有所不同,卻又產業互補、生態共生。
全國首個智能化鋰電池回收工廠——杰瑞鋰電池資源循環鄭州示范工廠在鄭州航空港區正式投產,而在百公里外的武陟縣,集成電路產業園塔吊林立,多氟多的超凈高純電子級氫氟酸正源源不斷輸向臺積電產業鏈。
鄭州聚焦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全力打造“中部新能源汽車之都”。在比亞迪等新能源工廠導入、上汽新工廠建設助推下,鄭州新能源汽車產銷實現躍遷式增長,首次躋身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排名前十;整車布局方面,鄭州匯聚宇通、上汽乘用車、鄭州日產、東風日產、鄭州海馬、比亞迪等整車廠商;在燃料電池領域具備國內先發示范效應,牽頭建設河南省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規模僅次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位居國內第一梯隊。
焦作則加快建設中部新能源材料基地。中原內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攻商用車大馬力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氫能產業園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5萬臺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及關鍵配件的產能;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鋰電池、鈉電池關鍵材料及電池整機生產上深耕細作,鋰電池電解液關鍵材料六氟磷酸鋰產銷量多年領跑全球。
“鄭州造整車,焦作供核心。”可以預見,越來越多的鄭州新能源整車,將裝上焦作產的新能源電池行駛在全球大地之上。
“你愛我呀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在食品產業領域,鄭焦合作同樣“甜蜜蜜”。蜜雪冰城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門店規模躍居全球現制飲品行業之首;鍋圈食匯從火鍋食材供應鏈切入,短短幾年間在全國布局近萬家門店……而鄭州新“食”力享譽全球的背后與焦作密不可分。其旗下位于焦作市溫縣的大咖國際食品公司正是蜜雪冰城集團旗下的現代化茶飲供應鏈企業。
在大咖國際工廠里,糖、奶、茶、咖等各類茶飲原料一應俱全,業務覆蓋了采購、研發、生產等現制飲品原料產業鏈上下游,研發生產產品橫跨糖、奶、茶、咖、果、糧、料七大品類,是目前行業內茶飲原料品類最齊全、規模最大的飲品供應鏈服務商。大咖國際還建成了多個高標準的農業生產基地,引導農民訂單式種植,形成了具有“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特征的“產購儲加銷”體系,為消費者提供高質平價產品的同時,累計為超過100萬農戶提供了種植和銷售保障。
鳥瞰溫縣產業集聚區。
美美與共:從“隔河相望”到“同城議事”
從“豫北煤城”到“都市圈北翼增長極”。2023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復函《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焦作市市轄區、修武縣、溫縣、武陟縣被整體納入鄭州都市圈44個區縣(市)版圖。這意味著,焦作從傳統意義上的豫西北工業城市,躍升為國家級都市圈北翼門戶,承擔起“鄭洛雙圈聯動、黃河南北呼應”的關鍵支點作用。
從此,鄭焦兩地從“隔河相望”到“同城議事”,在產業協同發展中頂格推進,建立黨政主要領導“雙組長”制的鄭焦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兩市發展改革委、工信、交通等18個部門“一對一”對接,實行“周例會、月通報、季考核”。
規劃同編。《鄭焦一體化發展空間規劃》更是首次打破行政區劃,將黃河北岸1000平方公里作為“協同發展示范區”,統一產業準入、生態紅線、基礎設施廊道。
焦作復制推廣鄭州改革經驗,2024年起對鄭州轉移企業實行“拿地即開工”審批;鄭州自貿區開封片區政策則延伸至武陟縣產業新城,實現“一區兩園”共享。
“鄭州研發、焦作轉化”的模式,讓創新成果快速落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鄭州市與焦作市在武陟縣共建“鄭焦特別合作區”,實行“鄭州研發+焦作制造”的稅收分成機制,已吸引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超聚變服務器散熱模塊等多個項目落地。
焦作市轄區老工業基地正在完成“智造蝶變”,解放區、山陽區、中站區、馬村區以“退城入園”為抓手,將城區百余家裝備制造企業遷入焦作高新區,盤活土地3000畝建設中原數字智造產業園。
修武縣打造從“云臺一景”到“全域旅游”,以云臺山5A景區為核心,與鄭州華強方特合作建設“盛唐主題樂園”;溫縣則發起了一根小麥的“產業鏈革命”,依托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成全國最大的小麥育種基地(年繁種能力1.5億公斤),吸引鄭州三全、思念設立“專供車間”,大咖國際食品產業園的投用使溫縣成為全球最大奶茶原料基地;武陟縣重塑黃河岸邊的“樞紐經濟”新格局,依托鄭焦城際鐵路武陟站,建設“鄭州北部物流副中心”,京東亞洲一號、菜鳥中國智能骨干網(武陟節點)相繼投用,與鄭州航空港區共建“飛地園區”。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在這條共贏之路上,兩座城市正以開放的姿態,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共同描繪著中原地區產業發展的壯美畫卷。
云臺天瀑水量充沛,氣勢磅礴。
太極少林閃耀:“雙城”邁向“雙贏”
在中華文化的浩瀚星空中,功夫宛如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閃耀著獨特的光芒。發源于河南的少林和焦作太極功夫,更是承載著千年的歷史沉淀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不久前,NBA馬刺隊球星文班亞馬在社媒曬出多圖,回顧了此前在少林寺修行的旅程。在嵩山少林寺完成10天閉關特訓,文班亞馬通過少林段品制考功評審,被授予“少林一段”,成為首位獲得少林武術段位的NBA球員。
“今夜·東溝”好驚艷、“太極雪王”甜蜜蜜、專業賽事人氣旺……五一假期,焦作溫縣陳家溝景區吸引中外游客紛至沓來。游客從踏入東溝那一刻起,就融入沉浸式體驗,景區的太極拳學校與農家武館也成為熱門打卡點。陳家溝太極拳學校青年拳師陳紹錕現場示范陳式太極拳,并指導游客學習基礎招式。意大利游客吉達體驗后興奮表示:“招式如舞蹈般優美,更感受到對身心的滋養。”從觀摩到習練,游客在一招一式中解鎖太極“動靜相宜”的哲學內核。
打造文旅“爆款”。焦作深度融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充分挖掘太極拳、云臺山和黃河文化等文化旅游資源潛力,構建全要素全鏈條的多樣化服務體系,努力建設具有世界范、中國風、焦作韻的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塑造城市“符號”。鄭州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叫響“天地之中、黃帝故里、功夫鄭州”城市品牌的同時,全力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向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不斷邁進。
中原大地上,太極拳與少林拳文化的IP雙星閃耀帶動下,會讓鄭焦兩地文旅協作更加緊密,帶來了文旅市場人氣流量,更帶來了發展質量的躍升。
根據《鄭焦同城化發展規劃(2024—2035年)》,到2035年,焦作納入都市圈區域將全面融入鄭州“半小時經濟圈”,形成“南有鄭州航空港、北有焦作智造城”的都市圈新格局。
當太極拳師在云臺山腳下緩緩起勢,當氫能重卡滿載鋰電池材料從焦作駛向鄭州,古今輝映之間,兩座浸潤仰韶文化的千年古城,必將從“雙城”邁向“雙贏”,在鄭州都市圈建設中續寫新時代的共生共榮新篇章。
鄭州日報記者 陳君健 李穎 覃巖峰 陳凱 焦作日報記者 呂正軍 許偉濤 文/圖
部分內容和圖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原創文章版權屬《焦作日報》(微信號: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版權所有:焦作日報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41120180013
總值班:馬秀清 統 籌:王 鵬 郭子軒
責 編:拜利萍 審 核:豐舒濰
編 輯:賈天罡 校 對:黃小霞
本報全媒體常年法律顧問:律師呂曉燕 律師朱建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