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對契約精神的踐行是深入骨髓的。
自進入工業革命以來,英國贏得了所有戰爭,但大英帝國的領土卻越來越小,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蘇聯多次拿這個事情,在國際場合上嘲諷英國,這一點令人咋舌,因為無論是哪一種文明視角,英國和平放棄殖民地都是一種文明的進步。
顯然不一定,比如2015年英國政府竟然用了100年時間,把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外債連本帶息全部還清,還比如英國國債自1693年誕生以來就從未違約,無論彼時英國是多么強大,或者多么衰弱。
英國,無論是君主立憲的權利法案,還是工業革命的專利法,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放棄殖民地的承諾等等,幾乎都在嚴格的遵守契約。所以英聯邦已經存世72年,依舊有56個國家尊英國國王為國家元首。
英國著名的史學家梅因,在他的古代法中一針見血的指出:所有的社會進步運動,迄今為止,就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
身份社會,也就是等級社會,人們行事的準則是社會等級,所以就會經常出現賞賜、恩賜、感恩等等這類事跡。
而契約社會,主張的是交易正義,締約雙方的身份平等,不存在誰要感恩誰,這就是契約精神。雄踞巔峰130年,世界前三強357年,為何英國能長盛不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