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北日報
雙合盛生態農產品有限公司把滿族傳統美食賣到全國和海外
小小黏豆包 日銷10萬+
7月21日,在青龍滿族自治縣雙合盛生態農產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個個金黃色的黏豆包排隊走下生產線。 本報記者 李 巍攝
軟糯爽口、米香四溢的黏豆包,是滿族人的傳統特色美食。在旗品牌的出現,讓這一地域性、季節性的吃食實現了產業化,并賣到全國和海外。
在旗,是青龍滿族自治縣雙合盛生態農產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合盛公司”)旗下品牌。7月21日,記者驅車從秦皇島市區一路往北,沿著起河溯流而上,抵達河流源頭處的龍王廟鎮。這家公司就坐落在這里。
和面、拌餡、包制、蒸制、速凍……走進雙合盛公司,眼前一臺臺設備高效運轉,黏豆包、小米窩頭、南瓜糕等各種特色雜糧主食紛紛下線。董事長張勝利捏起一個剛成形的黏豆包,大黃米的香味兒頓時鉆入鼻腔。
廠區外,山風吹過燕山褶皺,將栗子林吹成綠浪。這片被稱作“青龍小高原”的土地上,家家戶戶都有做黏豆包的習慣。每到臘月,左鄰右舍圍坐在熱炕上,用大黃米面裹上紅小豆餡,一邊包著黏豆包,一邊嘮著家常。黏豆包蒸熟后,有的人家還會點上紅點,寓意“鴻運當頭”,祈愿四季平安。
十幾年前,張勝利和弟弟張全利在鎮上開著一家超市。為了保證貨真價實,兄弟倆堅持親自到品牌經銷商處進貨,并承諾假一賠十和無條件退換。誠信經營換來了當地百姓的信任,300多平方米的小超市,最多時一天營業額能達十幾萬元。
富裕起來的兄弟倆,沒有待在舒適區。2012年,他們開始尋找能做得更長遠的新生意。
開超市時,每到冬天,總有顧客問是否有黏豆包,想帶回城里給親戚朋友們嘗嘗。他們還發現,老鄉們冬季餐桌上經常出現的這一吃食,竟會吸引外地人專門開車過來,以每個1元的價格買走。兄弟倆算了算,一個黏豆包的成本也就兩三毛錢,“干這個,利潤空間挺大”。
真的可以嗎?兄弟倆心里還是不踏實。他們在網上搜到,哈爾濱市阿城區有一個亞溝街道,被譽為“中國黏豆包第一鎮”。好產品是什么樣的?兄弟倆專門跑了趟亞溝,考察了當地幾家黏豆包生產作坊,感覺自己家鄉的黏豆包口感并不比他們的遜色,頓時有了信心。
說干就干。從哈爾濱回來后,兄弟倆建廠房、蓋冷庫、招工人、上生產線。2013年10月,雙合盛生態農產品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哥哥張勝利任董事長,弟弟張全利任總經理。年底,金燦燦的黏豆包第一次走下生產線。
首戰,進商超。
彼時,國內流通領域正強力推進農超對接。在政府部門的撮合下,2013年年底,第一批黏豆包送進了秦皇島家惠超市。最初幾天,張全利每天都去超市,在冷柜旁一站就是半天。可是,幾天過去了,冰柜里的黏豆包依然無人問津。
幾天后,張全利接到超市經理打來的電話:“張總,你這貨有問題,顧客說吃起來有酸味兒,像是餿了,正要求退貨呢!”
張全利趕到超市,咬了一口顧客退回來的黏豆包:“這不是壞了啊,村里傳統工藝制作的黏豆包,口感就是微酸……”超市經理也很無奈,只說“市場不認可,我們也沒辦法”。
把貨拉回公司的路上,張全利的心情一落千丈。新的銷路還沒有找到,從超市退回的黏豆包在冷庫放置到過了保質期,最后只能喂豬。蹲在豬圈旁,兄弟倆欲哭無淚。
張全利說:“要不咱倆繼續開超市,別干了。”張勝利站起身,咬咬牙:“幾百萬元的家底都投進來了,開弓沒有回頭箭,還是得干。”
黏豆包一時做不了了,但工人、設備總不能一直閑著。2014年春天,當地一位食品代理商給兄弟倆出主意:上海最近有個食品展會,說不定能找到商機。兄弟倆和這位代理商一塊兒去了上海,不僅逛了展會,還參觀了當地幾家食品生產企業。“你看,這豆沙包、奶香小饅頭家家都在賣,你的設備正好能生產,為啥不試試?”這位代理商給出建議。
從上海回到青龍,兄弟倆在原來產線的基礎上,引進刀切饅頭和紅豆包生產線,推出在旗紅豆包、奶香小饅頭,很快得到唐山、秦皇島消費者的認可,一上市就被搶空。年底盤賬時,倉庫里干干凈凈,連外形不佳、無法銷售的產品,都被員工分著帶回家了。
從此,公司生產線開始日夜無休。2015年3月,雙合盛公司啟動二期擴建項目。
大干快上之際,張勝利沒有忘記在黏豆包上跌過的一跤。他帶著技術員,一頭扎進黏豆包的生產工藝改良中。調整發酵溫度、濕度和時長,優化大黃米和玉米糝的配比……慢慢地,黏豆包銷量開始上漲,這給了兄弟倆十足的信心。
2017年夏天,一位南方客商到公司訂購產品,品嘗了黏豆包后說:“口感挺有特點,給我發一車!”那一刻,張勝利攥著首個來自長江以南的訂單,看著一箱箱黏豆包被裝進冷鏈運輸車里,突然想起當年產品倒入豬槽的一幕,眼眶頓時熱了。
此時的雙合盛公司,產品品類日益豐富,主打產品在旗黏豆包逐步占領京津市場,并銷往東北三省。公司被認定為河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還入圍了“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代表品牌企業”。
在公司辦公樓一樓大廳,放置著一排冰柜。張勝利說,這些冰柜就是他們的展柜。有客戶來參觀,打開冰柜就能看到他們所有的雜糧主食產品。
拿出一袋黏豆包,張勝利問記者:“我們的配料表有些特別,你發現了沒有?”記者看到,配料表上只列有大黃米、紅小豆、飲用水、糯米、玉米糝、白砂糖,非常簡潔。
“我們大多數產品已成功去掉了泡打粉,配料表能簡則簡。”張勝利說。
減少添加劑的使用,起初來自一個客戶的要求。
2018年,北京通泰餐飲有限責任公司的采購人員送來一份中小學團餐訂單:“我們要奶香小饅頭,但有個要求,不能添加泡打粉。”
泡打粉是國內食品行業里允許使用的添加劑之一,它能讓饅頭醒發得更加充分和均勻,次品率低。如果不用,產品品相不好把控,損耗至少增加兩成。
這一單,接嗎?張勝利有點猶豫。給孩子吃的,得見良心。思來想去,他對技術人員說:“從明天起,所有人停下手頭工作,主攻去掉泡打粉后的新工藝。次品率高了,咱認!”
最終,技術人員用了9個月時間,成功完成工藝調整。此后,添加劑能去掉就去掉,成了雙合盛公司堅持的理念,哪怕提高了生產成本,犧牲了外在品相。
這份“固執”,讓公司成了行業里的“另類”,也讓他們收獲了諸多榮譽。2021年12月1日,第106屆美國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中國區)頒獎盛典在海口市舉辦,以在旗黏豆包為代表的在旗雜糧主食攬獲金獎。
那天,張勝利和張全利共同上臺。當頒獎辭響徹大廳時,兄弟倆相視一笑,恍惚從對方身上看到了初心不改的自己。
2022年2月,在旗黏豆包出現在北京冬奧會的冬奧村主餐廳,贏得各國運動員的贊譽,成為網紅餐品之一。北京冬奧會后,雙合盛公司收到張家口冬奧村(冬殘奧村)場館運行團隊發來的感謝信。張勝利把信展示在公司一樓大廳的醒目位置。“讓世界看到在旗黏豆包的這一刻,是我們最高光的時刻。”他說。
今年5月,在旗黏豆包進入盒馬鮮生的上海門店。在向商超快速鋪貨的同時,公司也加快了社區直營店的開店步伐。目前,他們在秦皇島有3家直營店。按照計劃,明年直營店數量將突破30家,范圍擴大到京津冀地區。
眼下,在距公司50多公里的雙山子鎮大匯河村,占地288畝的在旗雜糧主食產業園正加緊建設。一期工程投產后,產能將擴大到每天200噸。更重要的是,5G車間、數字化管理,意味著這里崛起的將是一個智能化的現代工廠。
2024年,雙合盛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5億多元。每天,超過10萬個黏豆包走下產線,通過冷鏈運輸發往全國。凝視著傳送帶上滑過的一個個黏豆包,兄弟倆常常想起走過的歲月,有過酸楚,甚至疼痛。張勝利說,做企業其實就像做黏豆包,“好東西都得熬,只有經過充分的發酵,才能沉淀出最醇厚的底味”。(記者李巍、孫也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