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考716分的考生陳同學,被廣州市輕工職業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中本貫通班錄取,這創下了近年來該校所錄取新生的最高分。據了解,陳同學憑中考分數原本可入讀市屬重點高中。對于未來,陳同學媽媽的愿望很簡單:希望孩子順利通過轉段考核、升入本科,畢業后找到一份能自食其力的工作。(7月24日《廣州日報》)
明明可以入讀市屬重點高中,卻不走尋常路選擇讀中職,這顯然打破了許多人的刻板印象。按照那種“以學習成績論英雄”的單一評價標準,讀中職的學生大都是被淘汰的無能者和失敗者;反其道而行之的“716分讀中職”,彰顯了部分家長和考生“意義之網”的重塑與更新。
“716分讀中職”的新鮮出爐,離不開“中本貫通”的制度創新。所謂“中本貫通”,就是學生考入中職學校后,經過3年學習并獲取相應的職業技能證書后,通過轉段考試升入相應本科院校,完成4年學業后獲得本科學位證書。換言之,“中本貫通”既能夠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也能夠讓他們拿到本科學歷,從而實現學歷與技能“魚和熊掌兼得”。
“中本貫通”被譽為職業教育“立交橋”,為中職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升學渠道和發展空間,受到不少家長和考生的追捧,成為“香餑餑”。實際上,不只是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廣東其他地區試點的“中本貫通”專業均收獲社會熱捧,錄得了一大批高分考生,“716分讀中職”只是一個縮影。
按照那種陳舊、滯后的“傲慢與偏見”,職業教育沒有前途,中職生的人生注定黯淡無光。實際上,中職生并沒有陷入出路單一化、人生定型化的窠臼之中,只要學以致用、學用相長,同樣可以“人生出彩”,同樣可以在市場中得到更多的激勵與回報。“中本貫通”既給予學生更多改變命運的可能性,也能夠為用人單位提供更多技能型勞動者和創新型勞動者,有助于實現供需雙方的精準對接。
中考之后,每個學生都需要重新發現和認識自己。與其所有人都趨之若鶩,還不如尋找另外一種人生。既能學習技能也能夠拿本科文憑,“中本貫通”畢業可獲“雙證”,就業競爭力更強,能夠爭取到一些中考成績優異的學生也在情理之中。“716分讀中職”并非對中考分數的浪費,而是聽從內心的聲音、選擇更契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同樣的分數,不論是選擇就讀市屬重點高中還是就讀中職學校,都沒有原罪,關鍵在于如何結合自身和家庭的實際情況,走好后面的道路。
俗話說,“荒年餓不死手藝人”,那些掌握一技之長并且成為該領域行家里手的人們不僅不愁找不到工作,還擁有難以被替代的核心競爭力。當更多畢業生能夠被看見、被尊重、被認同,自然會吸引更多青少年投身職業教育。對于那些職業生涯規劃比較清晰、對技術技能感興趣的孩子們來說,“中本貫通”顯然是一盞“希望之燈”。
讓職業教育承載更多夢想,培養更多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呼吁職業教育始終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更好地回應和滿足考生及家長期待。
作者 楊朝清
責任編輯 羅秋旭
責任校對 李鴻睿
主編 嚴云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