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中考716分的考生陳同學,被廣州市輕工職業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中本貫通班錄取,創下近年來廣州中職所錄取新生的最高分。陳同學的媽媽稱,職業教育發展速度飛快,大家的認知需要刷新。
據報道,陳同學憑中考分數原本可入讀市屬重點高中,被中職錄取后,陳同學一家聽到了不少不解的聲音,而陳同學的媽媽這樣回應“高分讀中職”:不是說浪不浪費,只是大家的認知或者選擇不一樣。這句話恰恰道出了當下職業教育想要傳達的教育理念,職業教育不是“分層”,而是“分類”。換言之,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高分讀職校,已經不該是新聞了。近年來,不少中考生和高考生以高分入讀中職、高職,這背后,一方面是職業學校的實力不斷增強,能夠吸引到高分考生;另一方面,職業教育的發展路徑也越來越清晰可期。目前,我國基本建成“中職—高職專科—職業本科”一體化的職業學校體系;2022年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職業教育正在經歷從有向優的轉變,眾多學生也看到了有奔頭、有潛力的就業前景而主動選擇職業教育。不只是“雙向奔赴”,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觀念也正在發生轉變,開始形成多方共贏的良性循環。職業教育在多方推動下進一步打開發展空間,學生有了更多量體裁衣的選擇,也讓人才培養結構更加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引發關注的“高分讀中職”,還有一項中本貫通的政策推動。“3+4”中本貫通是指中職學校與本科高校“3+4”七年一體化中本貫通培養改革試點,學生在中職學校學習3年并通過轉段考試后,可進入對應的本科院校學習4年,畢業后獲全日制本科文憑。然而,不少人將這條路視作“繞過高考”獲得本科學歷的捷徑,導致中本貫通在各地的招生分數線居高不下,但這樣的理解難免陷入一種變形的“唯學歷論”。
對于中本貫通需要更多理性考量,其本意是為技術型人才鋪就專業精進道路,是多元化人才培養路徑中的又一新探索,而非繞過高考的升學捷徑。對就業規劃清晰、目標明確的學生而言,長周期培養是好事;但倘若抱著“繞過高考拿文憑”的觀念入讀,無疑會限制學生未來發展的想象空間。有試點學校就發現,中本一體學生群體存在一定程度的兩極分化,目標不明確的學生,這七年會非常被動。
當然,作為試點探索的中本貫通仍是少數,當下不僅要進一步滿足中職生的升學需求,也要進一步關注中職生普遍的就業難點。2023年的一項統計顯示,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階段教育總數近40%,再以廣州為例,2024年的中職生升學率為65.68%,也即有超過三成中職生會直接進入就業市場。然而,就業市場對中職生仍存在的隱性歧視,中職教育資源不平衡導致教學與就業脫節等,令中職生就業比較被動。發展好中職教育,要進一步解決這些就業難點,優化辦學水平、引導學生確立有韌性夠理性的職業發展觀,實現升學就業兩不誤。同時,社會也要擯棄舊觀念,多方合力,才能讓中職教育真正成為學生多元成才路的堅實托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