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眾車企相繼喊出“智駕平權”,造勢“全民智駕元年”。幾個月前風向突變,“監管加嚴”。近日,兩大垂直類汽車媒體(汽車之家和懂車帝)先后針對輔助駕駛做了公開測試,同時公安部也給出了最新的安全及法律風險提示......
“輔助駕駛”,在2025年的這7個多月時間里,其經歷就如同坐過山車一般,既體會到了“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高光,如今卻又帶著極大的落差感,幾乎面臨著“人人喊打”般的現實窘境。
不得不說,輔助駕駛很“委屈”。
作為一項功能,或者說是一門技術一類解決方案,它本身真的有錯嗎?其實并沒有。
錯的,或許是那些用它來刻意凸顯產品差異化競爭力的車企;
錯的,或許是相關部門之前的監管缺失;
錯的,可能是那些根本不了解情況,就對其無腦吹捧的媒體;
當然,可能還有那些沒有正確認知,卻過度依賴它的車主自己。
或許,年初被廣泛提及的“智駕平權”,將成為2025年車市的最大“謊言”。
01
發布會上有多“領先”
實測中就有多“打臉”
近日,懂車帝針對36款主流車型的輔助駕駛功能,進行了“高速事故場景模擬”測試,并制作發布了《懂車智煉場》輔助駕駛節目視頻。
據視頻中的測試結果顯示,依靠車輛輔助駕駛能夠在全部6個高速事故場景中,全都拿到“通過”的,是一款也沒有。“全軍覆沒”,著實讓人沒想到。
其中,有很多車型的表現更是讓人意外。
例如,在新車上市發布會上被余承東稱之為“想撞都很難”“我在車上干啥都可以”的問界M7(參數丨圖片) Ultra四驅智駕版,在測試當中的“高速驚現事故車”、“消失的前車真高速版”、“高速入口遇野蠻加塞”場景下,均沒能做到余總口中的“想撞都很難”,而是直愣愣地撞了上去。
又比如,搭載了雷軍口中“讓高端智駕從選配到標配”之Xiaomi HAD智駕的小米SU7 Ultra版,與問界M7 Ultra一樣,也折戟在了測試當中的那幾個場景。
而最令人意外的是極氪001、寶駿享境PHEV和領克900三款車型,竟然在全部6個高速事故場景中,成績均為“未通過”。
當初它們在新車發布會上有多亮眼,輔助駕駛功能有多么地“領先”,如今在第三方的測試里,無一例外全都被“打臉”。
當然,針對該視頻中帶來的爭議,以及粉絲的“不認同”,懂車帝也進行了回應,其表示,“節目僅代表事故模擬當時該車輛的碰撞結果,不代表其在所有輔助駕駛場景下的表現。我們希望通過節目科普,告訴消費者輔助駕駛存在安全邊界,自己才是生命的第一責任人。”
無獨有偶,另一大汽車垂直門戶汽車之家,也幾乎在同一時間段里,進行了一場號稱“京津輔助駕駛高難挑戰”的公開測試。
汽車之家挑選了20款有一定代表性的主流智駕車型,從北京城區到天津城區,行駛里程大約在200多公里,主要測試這些開啟輔助駕駛功能車型的被接管次數和介入情況。包括走錯路、違反交通法規、智駕無能力處理和出現安全風險等。
結果顯示,哪怕是面對正常的交通環境,這20款車型均會出現各種需要駕駛員接管的情況,雖然接管次數有所不同。
換言之,在此次測試當中,沒有一款車型的輔助駕駛,能夠離開人的監管,能夠自己在這些道路上完全獨自行駛。而這與之前,許多廠家領導公開喊出的“零接管”明顯不符。
我們姑且不去糾結懂車帝和汽車之家的測試,到底是不是如部分廠家質疑的“不科學”和“不嚴謹”。我們單單把這兩家專業的汽車媒體當成是車主和用戶來看,他們的實測,又何嘗不是廣大車主們可能會遭遇到的情況之一?
做個可能不太恰當的比喻,這就好比廠家高調喊出了“智駕平權”,可實際上就是在抽盲盒,用戶大概率碰不到這兩大媒體實測當中的“隱藏款”之極端情況。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筆者不大信。既然實測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那么就說明各個廠家的輔助駕駛功能還有待完善,還遠沒有他們宣傳得那般厲害。
02
不僅沒能“平權”
甚至還存在安全、法律風險
“解放雙手雙腳”“脫手脫眼”“我想干啥都可以”這類不負責任的宣傳口號,曾經多次出現在新車發布會上,出現在輔助駕駛功能介紹之時。
別看車企在介紹時信心滿滿,這些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功能那就是牛逼哄哄。可一旦真出了事故,你卻很難看到那些敢于擔責且認為應該擔責的車企主動站出來。
相關的案例實在太多,一旦出現了某車型的輔助駕駛事故,幾乎沒有任何一家車企會第一時間主動站出來擔責,無論該事故到底是不是車輛的輔助駕駛功能所導致。
相反,我們更多看到的都是“駕駛員的個人問題”、“車輛當時已脫離智駕控制區間”、“駕駛人員已接管車輛”等等等等,差不多還未說出來就能猜到的“官方回復話術”,甚至有的后面還跟著大批量的品牌粉絲洗地、帶節奏。
更加諷刺的是,那些輸入類似評論的網友,基本自己都不會使用輔助駕駛功能,甚至有些連駕照都沒有。這樣的人多了,一些不明所以的網友難免會動搖自己的判斷,產生“到底是誰的責任”之疑問。
為何會導致類似的問題發生?
在筆者看來原因有二,其一是水平不夠;其二是責任劃分不明或者說有漏洞。
你不得不承認,當下的輔助駕駛功能確實存在不少短板。智駕安全問題,也根本就沒有完全解決,還有很多技術需要更新迭代,還有很多功能既不合理也有違于正常邏輯。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某品牌車型導致三個女大學生死亡的案例,其背后或者說被掩蓋的最深的問題,其實還是智駕安全問題。例如該車智駕為何沒有識別減速標識?車駕交給人駕的時間太短,正常人到底來不來得及反應?等等這些問題過了也就過了,似乎沒人再去深究它。
其次,是智能輔助駕駛的責任劃分不明確或者說存在漏洞所導致。為何諸多車企在宣傳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時,即便該智駕級別已經無限接近了L3級別,但它們依然只敢用L2.999來描述和認定。因為一旦用L3來描述,意味著廠家是要擔責的。
試想,這存在諸多隱患,責任劃定都未明確的輔助駕駛大環境下,車企到底平的哪門子權?這難道不是2025年車市里的最大“謊言”?
不僅如此,此后車企領導人再在發布會上念PPT介紹輔助駕駛時,可能都不再敢用什么“脫手脫眼”之類的宣傳噱頭了。
7月23日,公安部交管局局長王強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汽車所搭載的“智駕”系統,都還不具備“自動駕駛”的功能。
王強局長還表示,如果駕駛人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脫手脫眼”,不僅存在嚴重道路交通安全風險,還可能面臨民事賠償、行政處罰及刑事追責三重法律風險。對此,公安機關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規范管理。
你看,既存在安全風險,甚至還可能面臨法律風險。那么類似這樣的宣傳噱頭,不該也不能再出現。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輔助駕駛的相關“過錯方”,都在嘗試著改變。
車企方面,已經開始愈發謹慎地進行輔助駕駛功能宣傳,已經努力完善其功能和使用場景。
監管部門,也已開始積極行動起來,目前正在加快制定和完善相關法規,已經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里,明確了要強化企業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規范營銷宣傳行為,嚴格履行告知義務。
而越來越多的車主,也在無數起慘烈的輔助駕駛交通事故發生之后,逐漸清醒起來。輔助駕駛,目前只是在特殊的場景下為駕駛者提供一定的便利性,真正讓人解放手腳的“自動駕駛”不僅沒來,可能離我們還很遠。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系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