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佛山市順德區監測發現一起境外輸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熱本地疫情。7月24日,佛山五區衛生健康局發布情況通報。根據通報內容,佛山全市已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3645例,均為輕癥病例。新增450例,疫情仍處在高位平臺期。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此前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提醒,廣州存在基孔肯雅熱的傳播風險。
據了解,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伊蚊(俗稱花斑蚊、花蚊)叮咬傳播,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傳染。目前,預防該病毒的關鍵在于防蚊滅蚊。
27歲患者:多次因患者較多轉院
感染后關節疼痛、發燒
出現大片皮疹
7月24日,記者聯系到正在廣東佛山某醫院就診的27歲患者潘先生。潘先生向記者講述了其感染基孔肯雅熱約四五天來的經歷。
潘先生記錄皮疹情況
“我也不知道怎么中招的,被蚊子咬時完全沒感覺。”潘先生表示,感染后他出現了關節疼痛、發燒及身體皮疹等癥狀。“發燒期間全身起了大片紅色皮疹,非常癢。”他透露,自己已住院四五天,期間觀察到醫院一天至少新增幾十位同類患者。
“我本來是在別的醫院,然后床位滿了只能轉院,醫院說如果這邊住滿了依舊要繼續轉”,潘先生向記者展示了醫院病床可以看到是由紗窗將病床與外界隔離。
患者感受:
被叮咬后次日出現不適癥狀
在病區現場,記者采訪了一名確診基孔肯雅熱病毒的女性患者。該名患者稱,她于7月19日下午在公司不慎被花蚊叮咬;當日下班回家后,她隱隱約約感到被叮咬處產生持續的痛癢,患處出現小紅點。次日下午三時許,該名患者發現自己的手腳出現皮疹,“我一開始以為是過敏,沒太注意,過了兩小時,皮疹范圍擴大。”她這時才引起警惕,“當時測了體溫,是37.5℃。”于是,她立即前往醫院就診,后確診為基孔肯雅病例。
感染患者接受采訪
該名患者還表示,在發熱過程中,還會伴有關節痛。據介紹,她當時發熱持續了約一天,而隨著治療起效,發熱癥狀褪去,她身上的皮疹和關節痛逐漸消退或減弱。目前,她的病情已趨于穩定,待檢測結果變為陰性、經醫生評判后即可出院。
典型癥狀公布!
沒有疫苗和特效藥
醫生介紹,基孔肯雅熱最典型的三個癥狀就是發熱、皮疹和關節疼痛,目前沒有疫苗和特效治療藥物,采取的都是對癥治療,比如使用退燒、緩解疼痛的藥物。這種感染的最大特點是伴隨著明顯的關節疼痛,此前的研究顯示,部分患者的疼痛可能持續較長的時間。
順德區樂從醫院感染科主任 林群:關節疼痛目前觀察的主要是這些小關節、手掌、手指、腕關節、踝關節。比較少見大的關節,像我們的髖關節、肩關節這些關節就比較大,比較少累及,他的疼痛主要是以腫痛為主,病人回家一是可以使用一些對癥處理的藥,就是止痛的藥物,大部分人都能夠緩解的,目前我們收治觀察的時間也不長,所以我們也在做相關的一些研究,后續有沒有關節方面的長時間疼痛。
上海疾控:
本市暫無本土基孔肯雅熱病例報告
出行這樣驅蚊最有效
目前,基孔肯雅熱主要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尤其是南美洲、非洲、東南亞、南亞等地區,如巴西、印度、法屬留尼汪島、泰國、馬來西亞等。
基孔肯雅熱的傳染源主要是受感染的動物宿主和病人,主要通過帶有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病毒主要以“人-蚊-人”的方式循環,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2-5天可產生高滴度的病毒血癥,被伊蚊叮咬后,伊蚊便可能受到感染,若再叮咬其他人,便有機會將病毒傳播。基孔肯雅熱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預后一般良好。
人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為1-12天,通常為3-7天。其特征是突然發熱,經常伴有嚴重關節痛。80%的患者在發病后2-5天, 可在軀干、四肢的伸展側、手掌和足底出現紅色斑丘疹或猩紅熱樣皮疹, 有瘙癢感,數天后可消退。有些患者可有結膜充血和輕度畏光的結膜炎表現,或出現移動性小關節痛。該病尚無特異性抗病毒治療,急性期采取支持治療,包括休息、補液及使用抗炎藥和鎮痛藥等。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預防這個疾病呢?預防基孔肯雅熱需從控制蚊媒、切斷傳播途徑和增強個人防護三方面入手。
- 要注意清晨或傍晚前往蚊蟲聚集地時需著長衣長褲,涂抹趨避劑(含有驅蚊胺的花露水等);
- 室內可使用蚊帳、蚊香或驅蚊液,盡量避開蚊蟲活躍時段(白蚊伊蚊主要活躍時間為17時-19時);
- 要注意保持家庭環境清潔,避免花盆、水桶、廢舊輪胎等容器中的積水導致蚊蟲孳生。
- 旅行者出發前需查閱目的國家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了解哪些地區正在發生暴發疫情或存在較高的基孔肯雅熱感染風險。部分旅行者(如孕婦)可依據此類信息判斷是否應避免前往該地區。
- 在暫無疫情但存在感染風險升高的地區,計劃停留較長時間或前往正發生暴發疫情的地區的人員,可前往旅行門診或者醫療機構咨詢醫務人員;出行時,宜攜帶含有避蚊胺、埃卡瑞丁、檸檬桉油、對薄荷烷二醇等活性成分的驅蟲劑,并按照說明使用。也可使用經0.5%氯菊酯處理的衣物和裝備(如靴子、襪子、帳篷),使用蚊帳、穿寬松的長袖上衣和長褲。盡可能選擇配備紗窗紗門的住宿場所。
- 出行后,2周內仍需預防蚊蟲叮咬,若出現發熱、頭痛、肌肉關節疼痛或皮疹癥狀,請及時就醫,并說明旅行時間和地點,以盡快得到診治,并及早實施防蚊隔離、避免傳染給家人和朋友。
新民晚報(記者左妍),綜合廣州日報、順德區衛生健康局等
編輯:李爭
編審:魏麗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