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一紙聲明,再次震動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大理石臺階。
白宮副新聞秘書安娜·凱利向世界宣告:“特朗普決定,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已是美國第三次揮別這個聯合國專門機構,單邊主義的車輪毫不留情地碾過了多邊主義的基石。
美國“退群”的理由,始終圍繞著“美國優先”的核心信條。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宣稱,該組織“推進分裂性的社會和文化事業,過度關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其外交政策不符。白宮更是指責教科文組織接納巴勒斯坦為成員國的決定“非常有問題”,助長了內部的反以色列言論。
熟悉的劇本再次上演——2017年10月,美國就以“反以色列偏見”及欠費問題為由退出該組織,僅在2023年重新加入后短短兩年,歷史再度重演。
特朗普(資料圖)
當特朗普政府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視為“覺醒議程”的象征時,國際社會投來的卻是憂慮與批評的目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阿祖萊發表聲明,對美方決定“深表遺憾”,稱其“違背多邊主義的基本原則”。法國總統馬克龍迅速在社交媒體發聲,表達對教科文組織“堅定不移的支持”,強調其在科學、海洋、教育、文化和世界遺產保護方面的全球性作用。比利時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普雷沃也直言,美國的決定削弱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支柱。
美國的“退群”絕非孤立事件。
這是特朗普2025年1月就職后一系列“退群”行動的延續:從《巴黎協定》、世界衛生組織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美國單邊主義的車輪一路碾壓。有分析尖銳指出,此舉意在迎合國內右翼強硬保守派親以色列、反聯合國的呼聲,鞏固政治基本盤。更現實的是財政考量——自2011年教科文組織接納巴勒斯坦為成員后,美國累計拖欠的會費已遠超6億美元。當2023年重返時需補繳的6.19億美元賬單擺在面前,“退群”成了一種逃避負擔的捷徑。
聯合國(資料圖)
面對美國再次的“退群”決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7月2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作出了清晰回應。郭嘉昆指出:“我們注意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多國對美方再次‘退群’表示遺憾,這已經是美國第三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并且長期拖欠會費,這不是負責任大國應有的作為。”他重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宗旨是推動國際合作、促進文明理解、維護和平與發展,強調“中方始終堅定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
在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之際,中國的發聲,既是堅定維護多邊主義的立場宣示,也是對美國單邊行為的含蓄批評。
美國的反復“退群”行為,對全球治理體系造成了不可忽視的侵蝕。
《華盛頓郵報》的讀者留言一針見血:“‘美國優先’只是幌子……我們美國人付出的代價是在國際社會日益孤立。”美國在教科文組織的缺位,將直接影響其在教育援助、文化遺產保護、生物多樣性推動等關鍵領域的項目投入與全球合作效能。
特朗普(資料圖)
當世界需要合力應對挑戰時,最大經濟體的疏離無疑削弱了集體行動的力量。
特朗普政府持續審查美國參與的國際組織,未來不排除有更多“退群”動作。
然而,當某個大國不斷拆卸國際體系的磚石時,中國通過外交部的表態傳遞了明確信息:守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捍衛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規則、踐行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選擇。
美國第三次退出教科文組織,猶如一場熟悉的鬧劇在重演。
但在這場鬧劇之外,國際社會對多邊主義的堅守和中國對全球治理體系的支持顯得愈發珍貴——世界需要的不是孤立的“優先”,而是攜手共擔的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