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物業小區,曾是城市治理的難點痛點。光山縣紫水街道幸福社區的郵電小區,這個長期處于"失管"狀態的老舊小區,一度環境臟亂、隱患叢生,居民苦不堪言。如何破解困局?幸福社區以黨建引領為抓手,探索出一條高效能治理的實踐路徑,讓郵電小區實現了從"亂"至"興"的華麗轉身。
從"臟亂差"到"潔凈美":黨群合力打響環境翻身仗
曾經的郵電小區,觸目驚心:污水橫流、垃圾山堆積在充電棚、樓道蛛網密布、消防通道被占、車輛隨意停放。面對這幅景象,幸福社區沒有退縮,而是挺身而出。社區干部、網格員、黨員志愿者率先垂范,定期開展大掃除,徹底清理衛生死角、樓道雜物,合理增設垃圾桶。這不僅是環境的清潔,更是凝聚民心、重拾家園信心的第一步。
啃下"硬骨頭":黨建引領攻克"水氣"民生難題
"吃水難"、"用氣難"是困擾郵電小區居民多年的心病。依賴水質不達標的地下水,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灌裝氣,嚴重影響著日常生活。社區黨組織主動作為,將通水通氣列為頭號民生工程。在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社區積極協調供水、供氣企業,多次溝通協商,邀請專業力量實地勘察,制定可行方案。如今,管道鋪設穩步推進,居民期盼已久的"放心水"、"安全氣"指日可待!這是黨建引領下,聚焦"急難愁盼"、攻堅克難的生動體現。
筑牢"安全網":小門禁守護大平安
開放式管理帶來的安全隱患曾是居民最大的擔憂——外來車輛隨意占道、陌生人自由出入,安全感嚴重缺失。回應居民迫切需求,社區克服資金困難,迅速行動。經過實地勘察,一扇結實耐用、兼顧便利與安全的新大門安裝到位。效果立竿見影:亂停放消失了,消防通道暢通了,陌生人隨意出入成為歷史。一扇門,不僅守住了小區的物理邊界,更筑起了居民心中的安全防線。
注入"文化魂":"冷墻"變身"暖景"聚人心
硬件提升的同時,幸福社區不忘軟環境建設。斑駁的舊墻如何煥發新生?社區結合居民意見,打造了融合傳統美德漫畫與科普知識的"文化墻"。昔日冰冷的墻面,如今成為傳遞文明、凝聚鄰里的"暖景",無聲地滋養著小區的文化氛圍和歸屬感。
構建"長效管":紅色引擎驅動專業治理
為徹底擺脫"等靠要"和"無人管"的循環,社區黨組織著眼長遠,推動成立"紅色物業"服務站和業主委員會。一批有責任心、有能力的黨員和熱心居民被推選出來,共同參與治理。在引進專業物業過程中,社區搭建溝通平臺,組織多場業主協調會,解答疑慮,協商制定居民可接受的合理收費標準。逐步形成"物業負責、業主參與、社區監督"的長效治理新模式,為小區持續向好注入專業力量。
高效能治理的生動答卷
走進今天的郵電小區,曾經的問題叢生已逐漸被環境整潔、秩序井然、文化氛圍濃厚的景象所取代。郵電小區的蛻變,是紫水街道幸福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成功實踐;是聚焦民生痛點,運用高效能治理的思維,整合資源、創新模式、精準發力的成果結晶。它證明,即使是最棘手的無物業小區困局,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依靠黨員先鋒和居民共治,也能破繭成蝶,迎來新生。這不僅是郵電小區的幸福升級,更是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引領美好生活的有力印證!未來,我們將持續深化探索,讓更多家園煥發新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