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于玉金 北京報道
雖然電影市場頗冷,但是在文娛領域,短劇則開啟混戰。暑期檔期間,大量精品微短劇陸續上線,競爭愈發激烈。
精品短劇《墨韻新生》于7月23日在紅果短劇、央視頻App正式上線播出。本月初,紅果短劇公布了“果燃計劃”最新一批精品短劇片單,21部作品中覆蓋諸多創新題材。而在此前,愛奇藝上線了爆款短劇《成何體統》,騰訊視頻也出品、上線了《朱雀堂》。而今年暑期檔大爆短劇非《念念有詞》莫屬。該短劇在紅果平臺的熱度值首次突破1億,并以最快速度實現播放量破30億。
隨著更多精品短劇出現,“電子榨菜”正在成為人們的“精神正餐”。廣大大短劇筆記主理人孫俊杰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精品化短劇是市場的必然現象,近兩年短劇市場趨向飽和,短劇同質化加重,如果想要產出爆款則必須做出改變,精品化只是其中的一個方向,另一個方向則是差異化,這兩個方向做到極致都可以給予觀眾更多的新鮮感。”
爆款頻出
2025年暑期檔,短劇市場風起云涌。
偶像劇向來是暑期檔不可或缺的題材,但近年來古偶、現偶在長劇領域的爆款產出率明顯下降,相反,現偶題材卻在短劇市場頻頻突圍。
據記者了解,《念念有詞》由短劇頭部廠牌聽花島出品,于7月3日在紅果短劇獨家上線。上線次日即創下全網話題量破3億、紅果站內熱度突破8000萬,并連續多日穩居紅果熱播榜榜首。就在近日《念念有詞》在紅果短劇平臺以最快速度實現播放量破30億。
除《念念有詞》外,聽花島暑期檔已陸續上線《南音再許》《我的姐妹三千歲》等短劇。據悉,該廠牌還將在暑期檔后半段推出多部新作。
愛奇藝則在6月28日上線了自制微劇《成何體統》,率先拉開暑期檔的序幕,該微劇在愛奇藝站內熱度峰值超過5500,創下平臺發力微劇以來的歷史紀錄;該微劇還連續5日登頂貓眼短劇熱度日榜。《成何體統》成為愛奇藝第一個大IP改編爆款短劇。
在《成何體統》播出后不久,愛奇藝于7月又重磅上新了和騰訊視頻、時代典范等共同出品的民國懸疑題材短劇《朱雀堂》,憑借電影級服化道、超高清拍攝和長劇主流演員陣容,打破了傳統微短劇碎片化敘事的局限。
愛奇藝微劇暑期檔準備了類型豐富、題材多樣的內容。公開信息顯示,除了上文提及的《成何體統》,愛奇藝今年暑期檔還將上線根據經典IP《葉問》改編的同名微劇、王麗坤主演的《若熙傳》、羅正和趙安第主演的《荊棘與白月光》、馬小宇和袁雨涵主演的《臨時的天堂》、趙佳和米熱主演的《昭月傳》等多部S級精品微劇。
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短劇行業觀察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市場確實涌現出多部爆款短劇,其中聽花島的《念念有詞》尤為典型。該劇于7月23日在紅果短劇APP的播放量突破30億大關,這一成績不僅刷新了行業紀錄,更向外界有力證明了豎屏短劇的內容價值與制作水準。
該觀察人士還指出,“爆款短劇在今年上半年主要出現在紅果短劇APP,也證明免費模式正成為觀劇主流形式,同時也迎合了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DataEye研究院預估,2025年中國免費微短劇市場規模約為350億元,較2024年同比增長40%,免費短劇模式在整個微短劇市場中的占比將達到55%左右。
對于免費短劇市場之所以快速增長,DataEye研究院解釋,一是付費側低迷,促使微短劇發行側重免費端;二是免費短劇賽道的高速增長態勢,持續吸引各大廠商加碼布局:紅果、河馬等頭部平臺持續領跑,與此同時,騰訊、愛奇藝、七貓、百度等公司也紛紛加碼該賽道,促進市場整體規模的擴張;三是,抖音端原生IAA模式增長迅猛:抖音端原生IAA規模年初至今增長3倍,預計下半年還將持續增長兩三倍。
向精品化邁進
郭野最近在紅果短劇看了王凱沐和王格格二搭的爆款短劇《第六次攻略》。她告訴本報記者,“先是在抖音刷到《第六次攻略》切片后,去紅果看的短劇,故事邏輯還可以。”郭野認為,目前短劇尤其是爆款短劇內容要比之前好很多,從質感上甚至高于網劇。
“不高級”是大眾對短劇的普遍刻板印象。然而,持續關注該領域的觀眾能夠明顯感受到短劇品質的持續攀升,尤其隨著大廠布局和專業演員入局,短劇的整體質感正不斷得到提升。
7月23日,由紅果短劇、央視頻聯合出品,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劉天池擔任監制的精品短劇《墨韻新生》上線,該短劇改編自國家圖書館文獻修復師李屹東撰寫的小說《紙上煙云》,以民間修復師吳墨林、宮廷修復文官劉定之的沖突與合作為主線,再現古畫修復技藝的傳承與守護之路。
在劉天池看來,作為新興的藝術形式,短劇具有順應時代的價值,未來需要更多專業人士關注,讓這種藝術形式保有長足的生命力。“短劇是新形式,沒有人會否定形式,只要內容優質,從業者就會接受。”劉天池說。
紅果短劇7月2日公布了“果燃計劃”最新一批精品短劇片單,21部作品中包含了科幻、反詐、非遺、年代創業、動作冒險等創新題材。據悉,“果燃計劃”至今已累計上線60余部精品短劇。
還值得關注的是,7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十天內連發兩文,就有關微短劇內容進行管理提示。
目前短劇行業存在一個矛盾現象:一方面,行業主流制作成本仍集中在三四十萬元區間;另一方面,部分投入較高的精品短劇雖然制作精良,卻未能實現預期的爆款效應,投入與產出之間存在落差。掌閱科技CEO孫凱日前在接受《華夏時報》在內的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短劇行業制作班底在成長,基建逐漸成熟,供應鏈、項目管理等方面已較標準;不同用戶需求和作品重視度不同,成本并非決定作品好壞的唯一因素,精品化的范圍很大,比較抽象,各家對于精品的標準可能不統一。
“能被用戶認可的就是好IP、好故事,不一定三四十萬元就拍不出來,”孫凱表示,“短劇市場依然會擴大,以圍繞免費變現維度的用戶規模擴大為主。從內容生產端看,一定會有更多精品化的內容產出,制作的精良度或者故事的扎實程度會越來越好,甚至不輸其他的內容形態。”
孫俊杰則認為,并不是精品化短劇就一定會爆,爆劇的誕生除了服化道這些外部條件外,劇本題材也十分重要,去做觀眾愛看的劇情或者選擇最具差異化的題材則更容易誕生爆款。
上述資深短劇行業觀察人士也表示,低成本策略與短劇的精品化趨勢及內容制作并不矛盾,“不同公司基于自身戰略定位和成熟的內容路徑,采取了差異化打法:例如聽花島,其短劇成本普遍較高,主打一線女性向內容。同時,部分公司則采取雙軌并行策略,一方面投資精品短劇,另一方面服務下沉市場用戶,由于今年較大的市場壓力與資金周轉挑戰,多家公司已明顯降低了短劇制作成本。”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