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前言·】——》
1955年,當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實行軍銜制時,一個名叫葉長庚的少將讓負責評定工作的羅榮桓元帥犯了愁。
這個從廣東腳夫出身的老革命,1929年帶著“重禮”投奔紅軍,1932年升為師長,之后整整16年時間竟然只升了半級。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扛著“重禮”來投奔
1929年12月的贛南大地,寒風刺骨。
一支22人的小隊伍正朝著紅軍根據地進發,他們扛著8支步槍,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那兩挺嶄新的重機槍。
領頭的漢子叫葉長庚,今年26歲,看起來就是個普通的農民工。
葉長庚其實早就想投奔紅軍了。1926年,他還在廣東當腳夫,每天背著重貨在碼頭和街巷間穿梭。
那時候國民革命軍正搞北伐,到處都是革命的聲音。
一個叫趙拓的共產黨人經常跟他聊天,講些工人階級翻身做主人的道理。葉長庚雖然讀書不多,但腦子不笨,這些話聽進心里去了。
趙拓很快就發現這個腳夫不一般,人品靠得住,膽子也夠大。
蔣介石背叛革命后,趙拓就偷偷安排葉長庚當聯絡員,專門負責給地下黨運送軍火。
這活兒要命的很,被發現就是砍頭的罪名,但葉長庚從來沒慫過。
機會終于來了。葉長庚當時在國民黨軍隊里混了個小頭目,手下有二十多個兄弟。
他早就暗地里給這些人做思想工作,講紅軍是為窮人打天下的道理。
1929年底,他覺得時機成熟了,就跟兄弟們攤牌:跟我走,投奔紅軍去!
讓葉長庚沒想到的是,所有人都同意了。
更沒想到的是,他們還搞到了兩挺重機槍。這在當時可是寶貝疙瘩,國民黨軍隊都缺這玩意兒,更別說裝備簡陋的紅軍了。
消息傳到紅軍那邊,彭德懷親自出面接見??吹竭@支裝備精良的小隊伍,彭老總高興壞了。
他拍著葉長庚的肩膀說:"好兄弟,你們來得正是時候!"當時紅軍正準備打一場硬仗,這兩挺重機槍簡直就是雪中送炭。
國民黨軍隊知道葉長庚跑了,氣得直跳腳。他們派人來勸降,還開出500大洋的高價想把他買回去。
葉長庚想都沒想就拒絕了:"老子不是為了錢才來的,是為了尋找光明的路!"這話傳開后,紅軍上下都對這個新來的腳夫刮目相看。
長征路上的生死考驗
1932年,葉長庚憑著作戰勇敢被提拔為師長。
這在紅軍里已經算是很快的提升了,畢竟他文化不高,指揮大部隊還得慢慢學。誰知道兩年后,紅軍就要踏上那條改變歷史的長征路。
長征對每個紅軍戰士來說都是生死考驗,對葉長庚這樣的南方人來說更是如此。剛出發沒多久,他就染上了瘧疾。
這病在當時基本沒法治,只能硬扛著。高燒燒得他腦袋昏昏沉沉,走路都打晃,但他咬著牙堅持跟上隊伍。
真正的考驗在雪山。那些雪山高得看不到頂,空氣稀薄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葉長庚穿著單薄的軍裝,腳上的草鞋早就破得不成樣子。瘧疾還沒完全好,身體虛弱得厲害。
爬到半山腰的時候,葉長庚突然腳下一滑,整個人掉進了一個雪坑里。
這種坑很深,而且四周都是松軟的積雪,根本爬不上來。眼看著隊伍越走越遠,葉長庚心里著急,拼命往上爬,結果越爬陷得越深。
就在這時,他的通信員小馬發現了情況。這個19歲的小伙子二話不說就跳下坑去救他。
小馬力氣不大,但很機靈,找了根繩子綁在自己腰上,讓上面的人拉。就這樣一點一點地,終于把葉長庚拖上來了。
兩個人剛爬出雪坑,就聽到遠處傳來槍聲。原來是國民黨軍隊追上來了!小馬推著葉長庚往前跑,自己斷后掩護。
一顆子彈飛過來,正中小馬的胸口。這個年輕的通信員倒在雪地里,再也沒有起來。
葉長庚抱著小馬的尸體哭得像個孩子。
這個跟了他三年的小兄弟,就這樣為了救他丟了命。從那以后,每到小馬的忌日,葉長庚都要喝悶酒,一喝就是一整夜。
兒子慘死,父親含淚再出征
長征結束后,葉長庚跟著部隊到了延安。
那段時間算是他人生中比較安穩的日子,還娶了個老婆,生了個兒子。小家伙很聰明,三歲就會背詩,葉長庚寶貝得不得了。
好日子沒過多久,抗日戰爭爆發了。葉長庚主動請纓上前線,被安排到敵后根據地工作。
因為工作需要,他把妻子和兒子安排在一個相對安全的村子里,自己則經常在外面跑。
1939年,日軍突然掃蕩了那個村子。葉長庚的妻子早就跑了,但3歲的兒子跑得慢,被日本兵抓住了。
這些日軍認出孩子是八路軍家屬,竟然當著全村人的面,用刺刀活活捅死了這個才3歲的娃娃。
葉長庚知道后,這個鐵打的漢子當場就哭癱了。
他的兒子啊,才3歲,連話都說不利索,就這樣被日本鬼子殺害了。
那幾天,葉長庚一句話都不說,就坐在那里發呆,眼淚流個不停。
戰友們都擔心他撐不住,誰知道一個星期后,葉長庚突然站起來,擦干眼淚說:"我要為兒子報仇!"
從那以后,他就像換了個人似的,打仗更加拼命,對日本鬼子更加仇恨。
1940年的百團大戰,葉長庚負責后勤保障工作。
別看不是沖鋒陷陣,這活兒一樣重要。前方幾萬將士的吃穿用度,武器彈藥的運輸,傷員的救治,樣樣都得他操心。
他經常幾天幾夜不合眼,就為了保證前方有充足的補給。
那段時間,葉長庚瘦得脫了形,原本結實的身板變得單薄起來。
戰友們勸他注意身體,他總是擺擺手說:"前方的兄弟們還在浴血奮戰,我這點累算什么?"
十六年只升半級,羅榮桓為此犯了愁
解放戰爭勝利后,葉長庚一直在后方工作。他不像那些沖鋒陷陣的將領,沒有太多顯赫的戰功,職務升遷也很慢。
1948年他成為了第五十軍的第一副軍長,算是將星初升。
但問題是從他當師長開始算起,整整十六年,他卻只升了半級。
1955年,新中國開始實行軍銜制。負責評定工作的羅榮桓元帥看著葉長庚的履歷,犯了愁。
按資歷,這個老革命絕對夠格;按貢獻,他也確實立過不少功。但按職務,他這么多年來一直在后方工作,沒有獨當一面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歷。
羅榮桓把葉長庚的材料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又找來幾個老同志商量。
大家都說:"葉長庚這個人品行沒得說,革命意志堅定,就是運氣不太好,總是被安排在后方工作。"
最終,經過反復權衡,軍委決定授予葉長庚少將軍銜,并頒發了三枚一級勛章: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和解放勛章。這已經是對他革命生涯的最高褒獎了。
當葉長庚得知自己被授予少將軍銜時,這個已經52歲的老革命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他想起了那個為救他而犧牲的小馬,想起了被日本鬼子殺害的兒子,想起了這么多年來一起戰斗過的戰友們。淚水模糊了他的雙眼,但他心里很滿足。
授銜儀式上,葉長庚穿著嶄新的軍裝,胸前佩戴著三枚勛章。
當主持儀式的首長問他有什么感想時,這個樸實的老革命只說了一句話:"我很知足,能活著看到新中國成立,已經是老天爺的恩賜了。"
會后,有記者采訪葉長庚,問他對自己的軍銜有什么看法。
葉長庚笑著說:
"我本來就是個挑擔的腳夫,能當上將軍已經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了。至于是少將還是中將,我不在乎。重要的是,我們的國家強大了,人民翻身了,這比什么都重要。"
這就是葉長庚,一個從腳夫成長為將軍的傳奇人物。
他的一生雖然充滿坎坷,升遷緩慢,但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念,為了理想和信仰奮斗終生。
《——【·結語·】——》
葉長庚,這個從腳夫出身的將軍,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么叫堅持,什么叫信念。
他可能不是最出名的將軍,也不是升得最快的將軍,但他絕對是最讓人敬佩的將軍之一。
信息來源: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資料編研室:《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
· 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人物傳》第三卷
· 軍事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
· 《解放軍報》歷史檔案資料
· 中央檔案館:《新中國軍銜制檔案資料匯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