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非遺文化與國潮熱度同步升溫,各地文旅活動層出不窮,但如何避免“看完即走”的走馬觀花,讓傳統真正走進日常,仍是一道待解的命題。保利發展控股自2009 年推出“和樂中國”IP,試圖通過系統化的社區運營讓藝術與生活持續對話。2025 年,安徽區域以“質美東方守藝徽州”為主題,再次把這場文化實踐帶入江淮大地,織就橫跨七、八月的系列體驗。
01 序章:守藝徽州,盛夏啟幕
7 月的風揚起新安江上的粼粼波光,也吹響了活動的序曲。徽墨、宣紙、雕版等符號被拆解重組,暗示“保護與再創”這一年度命題。合肥、蕪湖、阜陽三城的保利人文社區同步布景,通過場景化設計,讓市民在散步、購物與社交間不經意“拾”起一段徽州記憶。
02 亮點:四章聯動,觸摸千年文脈
策展邏輯被歸納為“家承東方、當潮東方、博物東方、非遺東方”四章:
?家承東方
圍繞“老物件的故事”線上征集(7.22–8.15)、“安保貝”公益行(8.3)與“和樂家宴”(8.10/8.16),用實物與味覺串起家風敘事。
?當潮東方
面向年輕客群,7.26 瑤海保利廣場非遺匯演暨小小講解員決賽、7.27 阜陽清河宋節潮玩市集接連上演,為傳統裝上潮玩外殼。
?博物東方
重視青少年體驗:7 月底蕪湖、合肥多項目持續開展的國學課堂,8.9–8.10 安保貝夏令營北京行,以及小小講解員博物館講解日,串起一條“實地研學鏈”。
?非遺東方
聚焦徽墨研磨、植物扎染等技藝,8.9/8.17 植物游園與手作工坊把匠人請到業主身邊,驗證“做一次比拍一次更過癮”。
多場景、多人群、分時段的安排,保證了活動的可持續熱度。
03 堅持:十七年文化接力的答案
17 年來,“和樂中國”足跡遍及百余城,累計服務數百萬家庭,與郎朗、楊麗萍等藝術家合作,將鋼琴、舞蹈、詩詞、戲曲等內容融入社區日常。相比年度節慶的“一年一約”,它更像是一場持續的“文化傳承”。安徽團隊此次放大“徽派”特質,既呼應屬地文化趨勢,也錨定保 利“人文社區”與“質美生活”升級戰略。央企履責、品牌建設與社區運營在此發生共振,是這一長期主義實驗邁入第17 年的關鍵。
04 展望:讓質美成為日常
今年的策劃有意弱化“大舞臺”,轉而在社區草坪、街巷步道、小型劇場中搭建“小場景”;講解、手作、曲藝等體驗被深植流程,傳播路徑由“事件運營”轉向“場景運營”。當守藝成為市民隨時可加入的生活選項,千年文脈便不再停留在展柜,而在日常煙火里生根發芽。
在江淮大地的社會文化版圖上,這種嘗試為文旅融合提供了一套可復制的范式:以社區為節點,以非遺為內容,以跨界為手段,讓傳統與當代、公益與商業、線上與線下交織成網。或許,這正是2025 和樂中國Festival安徽站留給外界的最大啟示——當文化與市民真正實現雙向奔赴,“質美東方”就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可見、可感、可再生的生活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