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到來,我們專注于分享物業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最新動態。如果您對物業服務質量,物業管理制度、行業法規等話題感興趣,歡迎您關注我。在這里,我們將一起探索和學習,共同推動物業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期待您的加入!
深夜,睡夢正酣,突然響起的陌生敲門聲,驚醒了貴陽中南·林樾的住戶劉先生。這已不是第一次。更讓他心焦的是,本該守護家園的“封閉式管理”,在門禁系統大面積損壞近一年后形同虛設。推銷人員長驅直入,陌生人深夜驚擾,保安卻視若無睹——當承諾的安全防線淪為擺設,家的安全感何處安放?
劉先生向“天眼問政”欄目反映的困境,揭開了一場持續近一年的安全焦慮。他直言,小區多個出入口門禁長期癱瘓,外來人員如入無人之境。“昨天就有幾位40多歲的阿姨,直接進小區挨家挨戶敲門推銷。”鄰居攔下詢問時,對方毫不避諱地承認:“自己直接進入小區的,保安沒有詢問也沒有阻攔。”
更令人不安的是深夜的侵擾。“我已多次向物業反映”,但得到的要么是“走錯了”的輕描淡寫,要么是“需要核實、需要時間”的拖延推諉。劉先生憤然質問:“物業收取每平方米2.4元至2.9元的物業費,卻連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都做不到?”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該小區2棟與3棟之間的出入口智能道閘赫然處于“維修暫停使用”狀態。當記者輕松由此進入,值守保安全程沉默。物業雖承認此門禁故障,強調設有值班崗亭,但面對記者“未被詢問便進入”的事實,只能坦言:“需加強門崗核查培訓”。至于深夜敲門投訴,物業稱監控未發現異常,卻未能提供更深入排查的痕跡。
門崗失守:安全防線崩塌的起點
劉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當門崗這一“安全第一哨”形同虛設,居民的安全感便如沙堡般脆弱。門崗失守,從來不是小問題。
1. 硬件失能,管理“跛腳”:智能門禁損壞近一年未修復,是物業維修效率的嚴重失職。即使設了崗亭,保安人員卻未能有效補位,導致“硬件+人防”的雙保險同時失效。設備可壞,但安保意識與責任不能“暫停”。
2. 人防失效,形同虛設:保安面對陌生訪客既不詢問也不阻攔,暴露了崗位責任感的缺失與專業素養的不足。保安不是“人形立牌”,其核心價值在于主動識別、有效攔截潛在風險。未能履行盤查職責,等于主動拆除了最后一道物理防線。
3. 應對消極,信任流失:面對業主關于深夜敲門等嚴重安全隱患的反復投訴,物業的回應顯得蒼白被動——僅查看公共區域監控未果后便無下文,未主動協助業主核查入戶門智能鎖記錄或加強夜間針對性巡邏。這種“查無實證便擱置”的態度,極大消耗了業主對物業安全保障能力的信任。
筑牢安全線:物業門崗服務的“硬核”擔當
當門禁閘機沉默,保安的目光就是唯一防線。門崗作為小區安全“咽喉”,物業必須把承諾轉化為扎扎實實的行動:
1. “眼觀六路”的精準識別力:
告別“木頭人”姿態:保安必須時刻保持警覺,目光主動掃描進出人員。對陌生面孔,主動上前一步,進行標準詢問:“您好,請問您找哪一戶?/ 有什么事嗎?” 語氣禮貌但立場堅定。
基礎“察言觀色”:培訓保安識別可疑跡象——如神情緊張、反復徘徊、攜帶可疑物品、刻意躲避視線等。對聲稱“找朋友”卻說不清樓棟房號、或借口“發傳單/推銷”者,需聯系業主核實或堅決勸離。
善用“智能搭檔”:確保門禁系統(人臉識別、刷卡)穩定運行是基礎。故障須設明確修復時限(如24小時內應急響應,72小時根本修復)。故障期間,必須升級人防:增派人手、嚴格查證、登記信息,并在入口處設置醒目提示牌,說明情況并請求業主配合。
2. “盤問有術”的溝通執行力:
標準化話術與流程:制定清晰的訪客管理流程。例如:詢問目的→核對接訪業主信息(姓名、房號)→聯系業主確認→訪客登記(或使用電子登記系統)→放行/引導。對無明確目的者,立場明確地婉拒其進入。
“軟釘子”的藝術:處理如推銷、發廣告等人員,需態度堅決但避免沖突。可使用話術:“對不起,小區規定不允許隨意進入推銷/張貼廣告,請您理解離開。” 對不聽勸阻或強行闖入者,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聯動其他安保人員或報警。
夜間模式升級:深夜時段(如22:00后)應執行更嚴格的管理。非業主進入,必須與業主本人通話確認后才可放行。同時,增加該時段巡邏頻次,特別是對門禁故障區域及投訴集中樓棟。
3. “快速聯動”的應急響應力:
監控室的“火眼金睛”:門崗保安與監控室必須建立即時通訊(如對講機)。發現可疑人員進入,門崗立即通報監控室鎖定跟蹤其軌跡,巡邏崗同步前往核查。監控不是“錄像機”,而是實時預警的眼睛。
投訴處理的“雷霆速度”:對業主關于可疑人員、深夜敲門等安全投訴,必須視為優先級事件。立即調取相關時段、區域監控;主動詢問同層或上下樓鄰居有無異常;建議并協助業主查看入戶智能設備記錄;增加投訴點位周邊的巡邏密度和時長。即使監控暫無發現,也要以行動讓業主安心。
預案演練常態化:針對強行闖入、突發糾紛、發現可疑物品等場景,制定詳細預案并定期演練,確保保安團隊遇事不慌、處置得當、上報及時。
物業費賬單上的數字,從來不只是草坪修剪與垃圾清運的價格標簽,更是業主為“安心入夢”支付的沉甸甸契約。門禁長期損壞、保安視而不見、投訴石沉大海——當安全承諾淪為紙上空談,每一分物業費都在無聲質問服務的價值。
深夜的敲門聲可以解釋為“走錯”,但信任的裂縫一旦撕開,修復的代價遠高于一扇及時修理的門禁。小區安全沒有“模糊地帶”,門崗這第一道防線,守住的不僅是物理空間,更是家的神圣感與業主心中對“安居”二字的信仰。
物業公司是時候正視:真正的“封閉式管理”,不在于口號多么響亮,而在于保安每一次警覺的抬眼、每一句負責的詢問、每一處及時修復的故障。守護好那道“門”,才能守住業主的心。
(本文案例來源于公開報道,觀點僅供參考。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如果你認同本文觀點,請點贊、在看、轉發!
只有更多人關注,小區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關注我,了解更多的物業管理方面的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