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海網報道,特朗普簽署的《全面遏制芬太尼販運法案》,在禁毒領域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該法案里,針對芬太尼原材料管控的條款細致入微,要求對各類可能用于合成芬太尼的化學原料來源、運輸、交易等環節實施嚴格監控。而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法案中明確提到“中美合作必要性”。這可不是一句簡單的套話,它意味著在打擊芬太尼犯罪這條艱難道路上,美國官方承認需要中國的攜手努力。就像2025年以來,中美雙方在邊境地區針對芬太尼走私的聯合執法行動次數顯著增加,成效初顯。
特朗普(資料圖)
據美聯社報道,特朗普下令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進行“重大改革”,其中涉華事務人員全部被解雇。這個委員會以往在制定對華政策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那些涉華事務人員曾炮制出不少對華強硬政策。如今他們被裁撤,意味著未來美國制定對華政策的思路或許會發生轉變。從政策連貫性角度看,特朗普一直強調“美國優先”,而這些涉華強硬派或許阻礙了他在某些領域與中國達成合作,以實現美國利益最大化,這可能是他進行這次人事調整的重要原因。
其實,中國在芬太尼管控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早在2019年,中國就展現出大國擔當,在全球率先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建立起一套嚴格的監管體系,從生產、經營到進出口,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控。到了2025年,為了配合美方法案實施,中國在跨境合作行動上更是不遺余力。在與美國接壤的邊境口岸,加強了對可疑貨物的檢查力度;同時,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美國禁毒部門共享芬太尼相關的情報信息。
在中美禁毒合作機制下,情報共享渠道發揮了巨大作用。比如在一次聯合行動中,中國禁毒部門通過情報分析,發現一批偽裝成普通化工原料的芬太尼前體正準備運往美國。通過緊急與美國方面共享這一情報,雙方迅速行動,成功攔截了這批貨物,斬斷了一條重要的芬太尼走私鏈條。類似這樣的聯合打擊芬太尼走私典型案例還有很多,它們有力地證明了中美在禁毒領域合作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特朗普之所以會說出“中國幫了美國大忙”這樣的話,是有深刻背景的。在美國國內,芬太尼濫用已經成為一場嚴重的社會危機。據相關數據顯示,因芬太尼過量使用導致的死亡人數逐年攀升,給美國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而中國的協助,從源頭上減少了芬太尼流入美國的數量,對美國社會治理起到了積極作用,這才讓特朗普不得不承認中國的貢獻。
英偉達(資料圖)
從全球治理層面看,芬太尼問題早已不是某個國家的內部問題,而是具有全球性特征的公共安全威脅。芬太尼的生產、走私鏈條跨越多個國家和地區,僅靠單個國家的力量難以有效遏制。大國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協作變得十分緊迫,中美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在這方面的合作尤為重要。如果中美能攜手解決芬太尼問題,將為全球治理樹立良好榜樣,也能增強全球應對其他非傳統安全挑戰的信心。
經濟利益始終是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從近期中美貿易額的變化來看,盡管存在貿易摩擦,但雙方貿易額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這反映出兩國產業依存度極高。比如,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美國則是中國電子產品的主要進口國之一。跨國企業更是對中美政策穩定充滿期待,它們希望在穩定的政策環境下開展全球布局,實現利益最大化。所以,為了經濟利益,中美也有必要尋求關系的緩和與合作。
從盟友視角看,歐盟與亞太國家態度存在明顯差異。歐盟對中美合作持觀望立場,一方面,歐盟希望中美關系緩和能促進全球經濟復蘇,因為中美經濟的穩定對歐盟的出口貿易至關重要;另一方面,歐盟又擔心中美在某些領域加強合作后,會擠壓歐盟的發展空間。比如在綠色能源領域,若中美攜手制定行業標準,歐盟企業可能需要花費更多成本去適應。
而亞太地區的日韓,在科技領域有著不同的應對策略。日本在半導體材料研發方面有一定優勢,它試圖在中美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夾縫中,通過加強自身技術創新,提升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地位。韓國則更加關注中美在5G、人工智能等領域合作對其電子產業的影響,積極調整產業布局,加強與中國在部分應用場景的合作,同時維持與美國在核心技術研發上的聯系。
國際輿論對此也是眾說紛紜。西方媒體的立場各不相同,一些媒體對中美合作持懷疑態度,認為這只是暫時的策略調整,背后依然存在競爭;而另一些媒體則認為中美合作是大勢所趨,對全球穩定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學術領域也掀起了對中美“競爭性合作”的理論探討熱潮,學者們試圖從國際關系理論角度分析中美關系的新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全球格局的影響。
當然,中美關系未來走向并非一片坦途,依然存在諸多挑戰。在科技競爭領域,長期博弈態勢不會輕易改變。美國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算法等核心技術上,仍會對中國保持警惕,試圖維持其領先地位。而中國也在加大自主研發投入,努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雙方競爭將持續激烈。
在地緣政治層面,臺灣問題、南海問題等依然是中美關系的分歧焦點。美國時不時在這些問題上搞小動作,妄圖干涉中國內政,破壞地區和平穩定。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引發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
不過,也有不少合作機遇。在氣候變化領域,中美作為全球兩大碳排放國,若能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將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巨大貢獻。公共衛生領域同樣如此,經歷了新冠疫情,中美在疫苗研發、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合作潛力巨大。在全球經濟復蘇背景下,中美經貿協作也有廣闊空間,通過降低貿易壁壘、加強投資合作等方式,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與發展。
從芬太尼合作來看,中美形成了“問題導向型”互動模式,未來這種模式有望在其他領域推廣。同時,為了避免關系惡化,建立危機管控機制十分必要。比如在軍事領域,建立更加完善的溝通機制,避免因誤判引發沖突。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簽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販運法案》這一事件,從某種程度上看,象征意義大于實質影響。它象征著中美關系在經歷了長期緊張后,出現了緩和的可能性,給全球傳遞了一個積極信號。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中美關系的“螺旋式發展”規律不會輕易改變,未來依然會有波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