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說要反擊特朗普,可歐盟為啥光喊不動手?關鍵時刻,歐盟包機直飛北京,他們到底想讓中國幫啥忙?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把歐盟逼到墻角
特朗普政府最近這招可真是夠狠的。7月12日突然宣布,從8月1日起對歐盟輸美商品征收30%的永久性最低關稅,直接撕毀了之前雙方達成的10%基準關稅共識。
這一下可把歐盟打了個措手不及,原本精心準備的三輪反制措施不得不緊急調整。原本計劃第一輪210億歐元的清單推遲到8月初生效,第二輪950億歐元的清單在成員國壓力下縮水24%,變成了720億歐元。
為啥歐盟反應這么大?因為美國這招直接戳中了歐洲的經濟命脈。德國5月份對美出口驟降7.7%,創三年新低;意大利農業聯合會警告,30%的關稅會讓他們的食品出口損失23億歐元;消息公布當天,歐洲股市直接蒸發了500億歐元市值。
更要命的是歐盟內部還鬧起了矛盾。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張擴大反制清單,法國要求啟動“反脅迫機制”限制美國科技巨頭,意大利副總理薩爾維尼直接開炮,說馮德萊恩是在“為德國買單”。
這種內部分歧,正好被美國精準利用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現在也是兩頭為難。一方面推遲反制關稅,想展現談判誠意;另一方面又宣稱準備更嚴厲的措施,可實際行動卻跟不上。
意大利農業領袖的怒吼——“這只能說明她的政策徹底失敗”——已經預示了歐盟在這場博弈中的被動處境。
馮德萊恩訪華,背后藏著多少無奈
就在歐盟被美國關稅逼得焦頭爛額的時候,馮德萊恩突然宣布要包機直飛北京。要知道,就在幾個月前,她還在公開場合稱中國是歐盟的“最大對手”,現在卻突然釋放善意,這背后的算盤打得可精明著呢。
這次訪華正值中歐建交50周年,表面上是來慶祝的,實際上是帶著兩大任務來的。第一,尋求中國的貿易支持,對沖美國關稅的影響。
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2024年雙方貿易額達到7858億美元,相互投資存量近2600億美元。歐盟現在急需中國市場來緩解美國關稅帶來的損失。
她前腳剛宣布訪華,后腳就被曝出歐盟在俄油制裁中針對中國金融機構,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緊急與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進行視頻通話,嚴正抗議這一行為。這說明中國在支持歐盟的同時,也在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
更有意思的是,馮德萊恩在訪華前還特意宣布與印尼達成自貿協定,強調“貿易多元化是對抗美國壓力的核心”。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不過是臨時抱佛腳的舉措。在中美歐三角關系中,歐盟既不敢對美撕破臉,又無力承擔與中國對抗的代價,只能在夾縫中艱難求生。
中方的助攻,讓歐盟看到一線生機
在這場歐美貿易博弈中,中國的角色可謂至關重要。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歐盟的反制清單,但通過一系列動作,實實在在地給歐盟送上了助攻。
首先,中歐經貿合作持續深化。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對歐出口激增65%,歐洲企業參與中國光伏項目投資超過80億歐元,雙方在數字領域的數據跨境流動協議降低了15%的合規成本。這種緊密的經濟聯系,讓歐盟在對抗美國時有了更多底氣。
中國在國際場合多次強調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蔡潤明確表示,中歐應攜手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這種表態,實際上是在為歐盟撐腰。不過中國的支持也是有原則的。在歐盟對中國金融機構采取不合理措施時,中方第一時間提出抗議,表明不會為了支持歐盟而犧牲自己的利益。
這種不卑不亢的態度,反而讓歐盟更加清楚,要想獲得中國的支持,就必須尊重中國的核心關切。現在歐盟的反制清單雖然還沒落地,但合并后的近千億歐元清單已經瞄準了美國對歐出口的三分之一商品,包括波音飛機、汽車、威士忌等。
如果8月1日美國關稅如期生效,歐盟很可能會在8月7日啟動反制措施。而馮德萊恩訪華后,中歐關系的微妙變化,或許會成為影響這場博弈走向的關鍵變量。
這場歐美貿易戰,表面上看是經濟利益的爭奪,實際上折射出的是全球格局的深刻調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歐盟的命運不僅取決于自身的團結,還取決于能否在中美之間找到平衡。
而中國的態度和行動,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這場博弈的最終結局。
央視新聞:歐盟:如談判破裂計劃對近千億歐元美國商品加征關稅
中國網:歐盟領導人將訪華尋求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