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2日,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興奮宣布美國和日本達成了協議,特朗普將其形容為“一項規??涨暗膮f議”,按照協議內容,美國對日本的關稅由此前的25%下調至15%,而日本對美國開放汽車、卡車以及大米等部分農產品和商品市場,并且還承諾給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用于重建和擴大美國核心產業,最關鍵的是,其中90%投資利潤歸美國所有。
7月23日,白宮進一步披露了該協議的具體細節,指出日本方面已作出承諾:將采購100架美國波音公司生產的飛機,同時將美國大米的進口量提升75%,并計劃購入價值8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及食品。此外,日本還同意每年額外采購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制軍事裝備。
從這個角度出發,日本這是“跪的徹底”,不僅沒能免除汽車關稅,相反還開放汽車市場,但是別急,事情或有轉折。
在白宮所披露的協議細節里,未明確界定協議的具體生效日期,亦未就日本對美國的投資框架等關鍵事項作出具體闡述。
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表示,新的關稅“可能于8月1日生效”,然而美國財長貝森特卻是這么說的,美國計劃以季度為單位,針對日本在協議履行方面的具體情況實施詳盡審查。倘若特朗普對審查結果持不滿意態度,那么關稅存在重新上調至25%的風險。
然而戲劇的是針對這一情況,赤澤明確回應稱,他絲毫“不記得”曾與特朗普本人或其內閣成員就該事項展開過討論,同時也未曾關注到美方發布的相關聲明。
其次,特朗普大力吹噓的5500億美元,到了日本口中又是另一種說法。
根據日方所作說明,“5500億美元”的投資實質上屬于框架性統計數值。此數值整合了國有金融機構的投資、貸款以及貸款擔保等各項業務規模,并非指財政總支出的實際額度。同時,該筆資金的使用設定了前置條件,即須待企業主動參與相關項目后,方可啟動資金動用流程。在利潤分配機制上,雖原則上遵循投資比例,確定美方分配比例為90%、日方為10%,但具體到每個獨立項目,其利潤分配比例將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差異化調整。
至于“日本立即增加75%美國大米進口”,在24日的記者會上,日本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闡釋稱,日本在采購方面擁有“自主決策權”,可自行決定擴大采購量,但“不會設定具體的固定采購配額”。
關于美國大米進口事宜,日本擬借助零關稅最低準入框架來提升進口量。不過,小泉進次郎同時著重指出,“日本進口大米的總體規模不會出現增長”。
此外,在防務開支相關議題上,赤澤于22日表示,日美雙方所達成的協議“并未涉及該方面內容”。
最關鍵的是,石破茂再次強調,“絕不會以犧牲日本農業為代價”。
按照這個局面,都說不清是誰擺了誰一道,特朗普為5500億美元以及對美開放大米等市場沾沾自喜,到了日本這邊,就是不記得,沒聽過美方說過。
不過,面對這樣“喪權辱國”的條約,不排除日本官方要安撫好日本國內情緒的動機。
根據日本機構放出的民調,近七成受訪者認為“日本的國家利益嚴重受損”,超四成對石破茂表示“失望”,要求其下臺的聲浪此起彼伏。
當5500億美元相當于日本年度財政預算的三分之二,且利潤90%歸美國之際時,日本民眾不由想到了1985年“廣場協議”。
四十年前,美國憑借外部施壓手段迫使日元急劇升值,這一舉措致使日本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大幅削弱,進而引發經濟泡沫的破裂,最終使日本陷入“失去的幾十年”的經濟低迷期。
時至今日,盡管貿易摩擦中的具體條款與彼時存在差異,但美國仍以加征關稅作為威脅籌碼,試圖單方面重構貿易條件,其采取的行為模式與過往如出一轍。
更關鍵的是,此次達成的協議清晰地映射出美日同盟中存在的結構性不平等態勢。日本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戰略布局的關鍵支點,其在安全領域對美國的高度依賴,已然轉化為在經濟談判進程中的天然劣勢地位。
高達5500億美元的資本正蓄勢待發,即將跨越浩瀚的太平洋涌入美國市場。與此同時,日本農民在東京街頭舉行抗議活動,強烈反對市場進一步開放。歷史的天平似乎又一次出現了傾斜的跡象。
四十年前,“廣場協議”給日本國運帶來了深遠影響,其留下的傷痛至今仍未完全撫平。而如今,這場被日本網民痛心疾首地稱為“國難”的貿易妥協,極有可能促使亞太地區的秩序迎來更為深刻、廣泛的重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