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汽車市場確實是相當熱鬧,各種新車層出不窮,讓想買車的人看得眼花繚亂。
就在前不久,華為終端的負責人余承東在一次行業大會上的一番話,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和討論。
他大概的意思是說,現在這個時代,有些公司就靠著一款車,一下子就火了,銷量非常好。
他認為,這是因為對方在網絡上的熱度高,宣傳和品牌做得特別好,以至于一些產品實力不錯的車反而賣不過它。
這番話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很多人聽了心里都有一個共同的答案,那就是小米公司推出的第一款汽車——小米SU7。
這款車從發布到現在,一直都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不管你是不是車迷,可能都在網上刷到過它的消息。
那么,一個以前主要做手機和智能家電的公司,為什么一造車就能引起這么大的轟動呢?
這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咱們今天就來仔仔細細地聊一聊,把這款車從外到內,從看得到的設計到看不見的技術,都給大家說清楚。
首先,很多人對小米SU7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外觀設計。
不少人第一眼看到它,會覺得它和歐洲的一些豪華運動品牌,比如保時捷,在風格上有些相似。
這種設計確實很討巧,因為它采用了溜背式的轎跑造型,整個車身姿態顯得很低,線條非常流暢,給人一種既優雅又充滿力量的感覺。
這種設計語言經過了市場的長期檢驗,是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好看的類型。
從尺寸上來看,小米SU7也一點不小氣,車身長度接近5米,寬度將近2米,軸距更是達到了3米。
這樣的尺寸不僅讓車看起來很大氣,也為車內的乘坐空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不過,小米SU7的外觀設計并不僅僅是為了好看。
它在設計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優化空氣動力學,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讓車在開起來的時候,遇到的空氣阻力盡可能小。
對于電動車來說,空氣阻力是消耗電能的一個主要因素,阻力越小,車就越省電,續航里程也就能跑得更遠。
小米SU7的風阻系數做到了一個非常低的水平,官方公布的數據是0.195,這個數字在目前全世界所有正在銷售的量產轎車里,是最低的。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設計師們在很多細節上下了功夫。
比如,它的車頭設計得特別低趴,就像一個箭頭,可以很輕松地“切開”空氣;車身的側面非常圓潤光滑,能夠讓氣流順暢地通過;從車頂到車尾那個漂亮的弧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溜背”,也能有效減少車尾氣流的混亂;車尾還有一個可以自動升降的小尾翼,在高速行駛時,它會翹起來,產生一股向下的壓力,讓車身更穩定,開起來感覺更扎實。
所以說,它的外觀是美學和科學的結合體,既滿足了人們的審美,又實實在在地提升了車輛的性能。
看完了外在,我們再來看看它的內在實力,也就是性能表現,這是衡量一輛車好壞的核心標準。
小米SU7提供了兩種動力選擇,一種是單電機的后輪驅動版,另一種是雙電機的四輪驅動版。
即使是入門的單電機版本,它的最大功率也達到了220千瓦,換算成我們熟悉的馬力,大約是299匹,從靜止加速到每小時100公里只需要5.28秒。
這個性能放在幾年前,已經算得上是性能不錯的運動型轎車了。
而它的高配版本,也就是雙電機四驅的Max版,性能就更加強悍了,綜合最大功率達到了495千瓦,也就是大約673匹馬力,從靜止加速到每小時100公里,官方給出的時間是驚人的2.78秒。
這個加速能力,已經完全可以和那些售價上百萬的超級跑車相媲美了。
當然,對于電動車主來說,除了跑得快,充電的速度和續航的里程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小米SU7在這方面也拿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它全系都采用了800V高壓快充技術。
這個技術可能聽起來有點復雜,我們打個比方,如果說以前的普通快充像一個普通的水龍頭,那800V高壓快充就像一個消防栓,在同樣的時間里,能給電池充進去更多的電量。
根據官方的說法,最快的情況下,充電5分鐘,就能增加大約220公里的續航里程。
這意味著,車主可能只需要利用在服務區上個廁所或者買杯咖啡的短暫時間,就能為車輛補充足夠的電量,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人們對電動車續航和充電的焦慮。
在續航方面,根據電池容量的不同,它的續航里程最高可以達到800公里,這個表現也足以滿足大多數人的日常出行和長途旅行需求。
最后,我們來談談小米SU7最特別,也是其他傳統汽車廠家最難復制的一個優勢,那就是它的智能化和生態互聯能力。
小米作為一個科技公司,最擅長的就是把各種設備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智能生態系統。
小米SU7從設計之初,就不是一個孤立的交通工具,而是小米整個“人車家全生態”戰略中的一個核心環節。
它的車內有一塊16.1英寸的超大中控屏幕,清晰度很高,操作起來的流暢度就像使用一部旗艦智能手機。
更重要的是它和小米其他設備的聯動體驗。
舉個例子,當你開著小米SU7快到家的時候,可以提前通過車機系統打開家里的空調、電燈和空氣凈化器;你的小米手機可以無縫地將導航信息和正在播放的音樂切換到車上;你的小米手表甚至可以直接當做車鑰匙來使用。
這種把汽車、手機和智能家居完全打通的體驗,是小米獨有的優勢。
對于龐大的小米用戶群體來說,購買小米SU7,不僅僅是買了一輛車,更是完善了自己智能生活體驗的重要一步。
綜合來看,小米SU7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
它憑借著出眾且兼具科學性的設計吸引了第一波眼球,用足以媲美超跑的強悍性能和解決用戶痛點的快充技術留住了核心用戶,再用獨一無二的智能生態體驗形成了自己最堅固的護城河。
再加上其20多萬到30萬的定價,將這些強大的產品力整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一款在市場上極具競爭力的產品。
這或許就是它能夠僅憑一款車就迅速引爆市場的深層邏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