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哥,這梅子酸甜正好!從龍吟峽過來一路都是景,摘完果子再去仙女洞,這趟值了!”幾位游客捧著剛摘的梅子贊不絕口。李陸國笑著遞過竹筐:“咱這生態梅施的都是有機肥,前面老閔家的雞也是地道的土產貨,捎只回去?”
閔勝朝養殖的土雞。席曙光攝
往年的譚家灣鎮青山村,房前屋后堆著雜物,閑置的土地長滿雜草。雖然緊鄰龍吟峽、仙女洞風景區,但村民們卻守著“金飯碗”吃不上“旅游飯”。近年來,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煙草專賣局(營銷部)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精準施策,以盤活農戶房前屋后閑置土地資源(庭院)為切入點,發展特色種養、生態采摘、手工副業等“庭院經濟”,讓方寸之地變成增收“聚寶盆”。
駐村工作隊在走訪中發現,村里不少像老閔這樣的老年村民,家里有閑置土地,但缺乏合適的項目、必要的技術和穩定的市場銷路,發展信心不足。為了真正讓庭院經濟落地見效,工作隊與村“兩委”逐戶走訪,根據庭院位置、土壤條件、勞動力情況,將農戶劃分為不同類型,為農戶“量身定制”發展項目。針對擔心技術和銷路的農戶,工作隊不僅邀請農業專家實地指導,還積極幫忙對接銷售渠道,緩解村民的后顧之憂。
如今閔勝朝的雞舍采用“林下輪牧”,200多只土雞膘肥體壯。“去年臘月就賣光了,純賺8000多!”他指著新搭的雞舍,嗓門亮堂,“現在我還教鄰里配防疫藥呢,這技術咱學會了就是自己的!”
閔勝朝的“雞棚變金窩”,讓鄰居李陸國動了心,他主動找到工作隊尋求發展建議。考慮到他家院子靠近景區步道,工作隊建議種植梅樹發展采摘經濟。為降低試錯成本,工作隊請來果樹專家教他修剪、疏果、套袋防蟲技術,還全程提供技術指導。李陸國在種植梅樹的同時,還自發琢磨出“梅枝編筐”的副業,僅此一項年增收就達3000元。
隨著庭院產品日益豐富,駐村工作隊又在銷路上做起了文章。一方面與景區農家樂、游客中心合作,將土特產納入銷售渠道。另一方面組織村民學習直播帶貨技巧,通過“雁商助農”平臺拓寬線上銷路。現在,越來越多村民拿起手機當起“庭院主播”,鏡頭前的他們褪去羞澀,自信地展示著自家的特色產品。
村民在閔勝朝庭院學習直播技術。席曙光攝
“家人們看過來!咱青山的黃牛肉,現宰現發!”
“生態梅現摘現發,配上這純手工筐,送禮自用都體面!咱青山村山好水好,東西更好!”
“買雞送咱村的拐棗干,酸甜解膩!”鏡頭前,曾經靦腆的村民王桂芝,如今已能熟練地介紹產品,一場直播下來總能收獲不少訂單。村里像她這樣的“主播”逐漸多了起來,通過直播帶貨,不少人家的好東西走出了大山,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增收。
鄖陽煙草與駐村工作隊合力打造的電商服務站。席曙光攝
如今的青山村,晨霧里藏著果香,庭院里飄著笑語。從雜草叢生的閑置地到生機勃勃的“聚寶盆”,青山村的蛻變印證了“庭院經濟”的生命力。(王鈺婷、江遠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