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洪武十二年秋日的應天府集市里,一聲威嚴的問話如雷鳴般響起。
"如果朕買東西,需要給錢嗎?"
賣糖葫蘆的陳大福手中的竹簽微微顫抖,周圍的空氣仿佛凝固了。
這個看似普通的"富商"身上散發出的帝王之氣讓人不寒而栗。
集市里的商販和百姓都圍攏過來,大家都意識到事情不尋常。
陳大福深吸一口氣,知道這十個字將決定全家的命運。
他看著眼前這個威嚴的男子,心中已有猜測。
是生是死,是榮是辱,全在這一句話了。
十個字說完,全場鴉雀無聲。
朱元璋的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這個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01
洪武十二年的秋日,應天府的東市如往常一樣熱鬧。梧桐葉正黃,秋風帶著桂花的香氣在街巷里穿行。
陳大福推著他那輛破舊的糖葫蘆車,在人群中緩緩前行。車輪發出吱呀的響聲,似乎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他今年三十五歲,臉龐因為常年的風吹日曬而顯得有些粗糙。但那雙眼睛依舊明亮,透著一股堅韌不拔的勁頭。
"糖葫蘆咧,又甜又脆的糖葫蘆!"他的嗓音在嘈雜的集市里顯得并不突出,卻有著特別的溫和。
胡三娘在家中的織機前忙碌著。她的手指靈巧地穿梭在經緯之間,每一根絲線都被她安排得恰到好處。
她今年二十八歲,雖然生活清苦,但依舊保持著江南女子特有的秀美。只是眉宇間偶爾閃過的憂慮,透露出生活的不易。
小石頭坐在門前的石階上,用小刀認真地削著做糖葫蘆用的竹簽。他才七歲,但已經懂得要幫著父母分擔家務。
小小的手握著比他手掌還大的刀子,每一刀都切得小心翼翼。偶爾削到手指,也只是吸一下便繼續。
陳大福家的房子不大,就在東市的一條小巷里。房子有些破舊,但收拾得很干凈。
院子里種著幾棵桂花樹,這個時節正開得繁盛。淡黃的小花散發著甜腥的香氣,為這個清貧的小院添了幾分詩意。
胡三娘常說,日子雖苦,但還有花香,還有希望。她總是能在最平凡的事物中找到美好。
陳大福的糖葫蘆生意并不算好。一是因為原料成本高,二是因為他實在太老實。
別的商販都會在糖稀里摻點兒什么,他卻堅持用最好的冰糖。別人的山楂串得密密麻麻,他卻總是給得格外足。
"爹爹,為什么咱們的糖葫蘆賣得比別人貴,生意卻不如人家好呢?"小石頭曾經這樣問過。
"孩子,做人要有良心。咱們窮是窮了點,但不能昧著良心賺錢。"陳大福總是這樣回答。
這一日,東市里來了幾個陌生的面孔。他們穿著普通的商人服飾,但舉止間透著不同尋常的氣度。
為首的那個中年男子身材魁梧,相貌威嚴。雖然穿著樸素,但那股子威勢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的不凡。
陳大福在遠遠地觀察著這些人。做小生意的人對陌生面孔總是格外敏感,尤其是這種明顯有來頭的人。
"三娘,今天集市里來了些不尋常的人。"傍晚回家時,陳大福對妻子說道。
"什么樣的人?"胡三娘正在灶臺前忙碌,頭也不抬地問。
"看起來像是商人,但氣度不凡。說不定是京城里來的大商賈。"陳大福若有所思地說。
胡三娘停下手中的活計,回頭看了看丈夫:"你可別起什么不該起的心思。咱們老老實實做生意就好。"
"我知道分寸。只是覺得這些人不簡單。"陳大福點點頭。
小石頭在一旁聽著,眨著大眼睛問:"爹爹,大商賈是什么樣的人?"
"就是很有錢的商人,能做很大的買賣。"陳大福摸摸兒子的頭。
"那他們也會買咱們的糖葫蘆嗎?"小石頭天真地問。
"興許會吧。"陳大福笑了笑,心中卻有些忐忑不安。
第二天,陳大福照常推著車子到集市上。那幾個陌生人果然又出現了。
這次,他們似乎在有意地觀察著集市里的各種生意。每到一個攤位前,都會停留片刻。
朱元璋穿著一身灰色的棉袍,腰間系著一根普通的布帶。如果不看他的神情,任誰也不會想到這是當今的皇帝。
他在集市里慢慢踱步,眼睛卻在仔細觀察著每一個商販的生意經。
"陛下,要不要屬下去買點什么?"身邊的隨從小聲詢問。
"不急,朕要先看看這些人的品性。"朱元璋擺擺手。
他們走到一個賣面條的攤位前。攤主是個中年漢子,正在和一個客人爭執。
"你這面條分量不夠!"客人指著碗里的面條大聲抱怨。
"分量夠著呢,我做生意這么多年,還能短斤少兩不成?"攤主也不示弱。
朱元璋看了一眼,默默地走開了。這樣的商販,不值得他多費心思。
他們又走到一個賣布匹的攤位前。攤主是個精明的女人,正在向客人推銷一匹看起來很華麗的綢緞。
"這是上等的蜀錦,您看這花色多好看!"女攤主說得天花亂墜。
但朱元璋一眼就看出,那不過是普通的棉布,染了鮮艷的顏色冒充絲綢。
他心中暗自搖頭,繼續往前走。
就在這時,一陣清脆的叫賣聲傳來:"糖葫蘆咧,又甜又脆的糖葫蘆!"
朱元璋循聲望去,看到了陳大福和他的糖葫蘆車。
這個小販看起來很樸實,衣服雖然打著補丁,但洗得很干凈。糖葫蘆車也收拾得整整齊齊。
更讓朱元璋注意的是,當一個衣著破爛的小孩眼巴巴地望著糖葫蘆時,陳大福悄悄地遞給了他一串。
小孩想要給錢,陳大福卻擺擺手:"拿著吧,不要錢。"
朱元璋心中一動,這樣的商販,倒是難得一見。
他走到陳大福的攤位前,裝作隨意地問道:"這糖葫蘆怎么賣?"
"客官您好,一文錢一串。"陳大福熱情地招呼著。
朱元璋點點頭,讓隨從買了幾串。陳大福挑選了最好的幾串遞過去,分量給得格外足。
"味道不錯。"朱元璋品嘗了一口,糖稀確實是用好冰糖熬制的,山楂也很新鮮。
"謝謝客官夸獎。小本生意,不敢糊弄人。"陳大福憨厚地笑著。
朱元璋又觀察了一會兒,發現這個陳大福確實與眾不同。他對每個客人都很和氣,從不短斤少兩。
即使有人挑三揀四,他也不生氣,反而會主動換更好的給對方。
"看起來你的生意不太好啊。"朱元璋故意說道。
"唉,確實不太好。但沒辦法,總得要吃飯。"陳大福嘆了口氣。
"為什么不學學別人,想點辦法多賺些錢?"朱元璋繼續試探。
陳大福搖搖頭:"做生意要憑良心。雖然窮點,但睡得踏實。"
朱元璋心中更加贊賞。這樣的人,確實難得。
02
過了幾天,朱元璋又來到了集市。這次,他決定更深入地了解一下這個陳大福。
"老兄,我看你做生意挺有意思的。"朱元璋主動和陳大福搭話。
"客官過獎了。我就是個賣糖葫蘆的,有什么意思。"陳大福謙虛地說。
"你覺得現在的日子怎么樣?"朱元璋問。
陳大福想了想:"比以前好多了。這幾年朝廷減稅減賦,我們老百姓的負擔輕了不少。"
"那你對朝廷的政策有什么看法?"朱元璋繼續探詢。
"皇上是個好皇上,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就是不知道下面的官員能不能都像皇上一樣愛民。"陳大福說得很實在。
朱元璋點點頭:"你覺得什么樣的官員算是好官員?"
"能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就是好官員。不貪不占,公平公正。"陳大福回答得很直接。
"那如果讓你當官,你會怎么做?"朱元璋半開玩笑地問。
陳大福笑了:"我這樣的人哪能當官。不過要是真當了官,我肯定不會忘記自己也是窮苦人出身。"
朱元璋聽了,心中暗暗稱贊。這個人不但品格好,見識也不俗。
他們聊了很久,從國家大事到民間疾苦,從做生意的道理到做人的品格。
陳大福雖然讀書不多,但說話很有道理。他既不阿諛奉承,也不怨天尤人。
"你家里還有什么人?"朱元璋問。
"有個妻子,還有個七歲的兒子。妻子在家織布貼補家用,兒子懂事,會幫著做糖葫蘆。"陳大福提起家人時,眼中滿是溫情。
"日子雖然清苦,但一家人在一起,也算是其樂融融。"朱元璋感慨地說。
"是啊,知足常樂嘛。"陳大福點點頭。
就在這時,一個衣著華麗的商人走了過來。他看到朱元璋在和一個賣糖葫蘆的說話,露出了鄙夷的神色。
"這位兄臺,何必和這種下等人浪費時間?"那商人對朱元璋說道。
陳大福聽了,臉色有些難看,但并沒有說什么。
朱元璋的臉色卻沉了下來:"什么叫下等人?人人都是血肉之軀,哪有什么高低貴賤?"
那商人被說得訕訕的,灰溜溜地走開了。
"多謝客官為我說話。"陳大福感激地說。
"不必客氣。做人最重要的是品格,不是身份。"朱元璋意味深長地說。
這幾次接觸下來,朱元璋對陳大福的印象越來越好。這個人雖然出身貧寒,但品格高尚,見識不俗。
更難得的是,他在貧困中保持著樂觀和善良,從不抱怨命運的不公。
朱元璋心中已經有了想法。這樣的人,值得朝廷重用。
但他還想再試探一下,看看陳大福在面對突發情況時會如何反應。
這一天,朱元璋又來到了集市。這次,他帶了更多的隨從,而且有意讓他們顯露出一些不同尋常的氣勢。
集市里的人們開始竊竊私語,都在猜測這些人的身份。
朱元璋走到陳大福的攤位前,神色比以往更加嚴肅。
"你還記得我嗎?"他問道。
"當然記得,您是那位好心的客官。"陳大福笑著回答。
朱元璋點點頭,環顧四周。集市里的人們都注意到了這邊的動靜,紛紛圍攏過來。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緊張的氣氛,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陳大福感覺到了不同尋常,但依然保持著平靜。他看著眼前這個熟悉卻又陌生的人,心中隱隱有了猜測。
朱元璋的隨從們不動聲色地站在周圍,他們的神情嚴肅,手按刀柄。
集市里原本的喧鬧聲逐漸平息下來,所有人都在等待著什么。
陳大福手中拿著一串糖葫蘆,竹簽在微微顫抖。他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但心跳聲卻清晰可聞。
朱元璋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威嚴:"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你。"
"客官請說。"陳大福的聲音有些發顫。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話鋒突然一轉:"如果朕買東西,需要給錢嗎?"
這句話如雷鳴般在集市里響起。所有人都愣住了,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
陳大福的手抖得更厲害了,糖葫蘆差點掉在地上。他瞪大了眼睛,看著眼前這個自稱"朕"的人。
周圍的百姓也都震驚了。能自稱"朕"的,除了皇帝還能有誰?
一時間,集市里鴉雀無聲。每個人都在等待著陳大福的回答。
這個回答,將決定他和他的家人的命運。
陳大福的腦子里飛快地轉著。眼前這個人的身份已經呼之欲出,但他該如何回答呢?
如果說需要給錢,那就是在說皇帝和普通人一樣,這可是大不敬之罪。
如果說不需要給錢,那就是在暗示皇帝可以不勞而獲,這也不妥當。
更重要的是,他該如何稱呼眼前這個人?
陳大福深深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他想起了平日里的為人處世之道,想起了妻子常說的話:"做人要誠,做事要實。"
他抬起頭,直視著朱元璋的眼睛。那雙眼睛威嚴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陳大福的嘴唇微微顫動,十個字緩緩說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