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時,在中職階段就拿到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就業直通卡,河南新鄉職業技術學院高職一年級學生聶燦林近日登上了熱搜。
7月23日,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聶燦林在中職階段,他就參加2023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一屆“航天科工杯”職業技能競賽,獲得了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賽項學生組一等獎第二名,同時拿到直通卡,畢業后可優先獲得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旗下企業就業資格。當時,他年僅18歲。
目前距畢業還有兩年時間,聶燦林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他很珍惜這張直通卡,要成為一名自動化工程師。
從“理解吃力”到省賽銅牌 中職生站上職業技能競賽領獎臺
“初中的時候我學習不好,之前想過退學去務工。后來,因為對物理很感興趣,就來到了新鄉職業技術學院。”聶燦林告訴北青報記者,在初中畢業后,他來到新鄉職業學院就讀。在老師的啟發下,他開始嘗試關注職業技能競賽,并加入了學校的大賽集訓隊。
據指導教師尹靜文回憶,剛進集訓隊時,聶燦林對專業知識“有些消化不了”,但“求知欲特別強”。老師就一點點帶著他補知識、調整學習方法。遇到問題的時候,聶燦林會反復求證,教練也會帶著他一起分析,舉一反三,針對知識漏洞進行強化訓練,師生有時甚至會鉆研到凌晨一點。
“第一次接觸工業機器人時,什么都看不懂,但每次解決一個小問題,就覺得自己離目標更近一步。”聶燦林正是在學習中逐漸獲得成就感,同時增強了自信心。為攻克機械臂軌跡規劃難題,他上午專注編程調試,下午實操機械臂軌跡優化,晚上則反復回看手機錄制的操作視頻,逐幀分析動作銜接的誤差。
在集訓隊訓練一年后,2023年上半年,聶燦林代表學校參加河南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機器人系統集成賽項,以中職生身份與高職選手同場競技。比賽要求參賽團隊在4小時內完成設備組裝、編程調試等全流程。他和隊友在模擬時發現,視覺識別抓取物料存在偏差,反復排查后發現是模板缺少基準點,因為有失誤最終在比賽中奪得銅牌。
其實,獲得這一成績對于首次參賽的他而言并不容易。站在領獎臺上,聶燦林感覺“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18歲時斬獲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 拿到“航天科工直通卡”
首次參賽的經歷也給聶燦林留下了深刻印象,兩三個月的集中備戰讓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技術”的重量。通過備賽、參賽,他可以自己動手做項目,這也讓他接觸到了平時在課堂上很難接觸到的前沿知識。也因此,他對職業技能競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定繼續深耕職業技能競賽,并將尹靜文時常強調的“細節決定成敗”作為自己實踐的準則,希望做出更多有意義的創新項目。
隨后,2023年8月,聶燦林在河南省綠色制造職業技能大賽儀器儀表工項目中,獲得省級第七名。2023年11月,在2023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一屆“航天科工杯”職業技能競賽中,聶燦林參加了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賽項的比賽,最終獲得了本賽項學生組一等獎第二名,同時獲得了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發出的“航天科工直通卡”,持有這張直通卡可以優先獲得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旗下企業就業資格。
當時,聶燦林還是一名18歲的中職生,對于這張直通卡的“含金量”,他并不太了解,只是將其作為對自身能力的證明。其指導老師尹靜文說:“在這樣小的年紀就摘得大獎,離不開他自己的求知欲和努力。”
因為在職業技能競賽中成績突出,2024年7月,聶燦林被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河南省技術能手”稱號。
裸眼3D還原《清明上河圖》 斬獲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一等獎
到了高職階段,聶燦林在職業技能競賽中又收獲了新的獎項。2024年11月,已是一高職一年級學生的聶燦林參加了“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在混合現實(XR)技術應用創新賽中,他和隊友反復鉆研,開發出《大美中國》傳統文化主題XR交互項目,可以直觀地將《清明上河圖》展覽3D投影到眼前。
為掌握XR技術,聶燦林自學Unity引擎和C#編程,利用課余時間完成20個虛擬仿真案例。建模的美觀問題是困擾聶燦林和隊友很久的一個重要難題,為解決宋代建筑比例問題、更好地還原畫中場景,他們查閱了上百張展覽實景圖,在帶隊老師的指導下參照古建筑的圖片反復調整自己的模型細節。
在緊張的備賽階段,聶燦林也會和隊友一起打籃球緩解壓力。隊友李抒航是中職階段就跟他一起參加訓練的“老搭檔”,兩人一起進入高職后又在學校集訓隊繼續組隊參賽。李抒航負責建模和Unity場景搭建,聶燦林則負責腳本功能編寫。兩人互相鼓勵、共同進步,最終在比賽中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目前,聶燦林正在和同學研究一個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類的新項目,為河南省第四屆職業技能大賽做準備,他幾乎每天堅持9小時的高強度訓練,和隊友一起分析技術難點。
當事人:想當自動化工程師為自動化生產效率和精度提升貢獻力量
在深耕職業技能競賽的同時,聶燦林也不忘通過考證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目前,他已持有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技師等高級證書。同時,他也在不斷精進自己的機械制圖、程序編寫等技術,希望能夠為提高自動化生產效率和精度提升貢獻自己的力量。不管是競賽獲獎經歷還是證書,將來對于就業都會有幫助。
距離高職畢業還有兩年時間,7月23日,聶燦林與北青報記者談及未來的就業方向和人生規劃時坦言:“我現在才(高職)一年級,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我特別珍惜企業(中國航天科工)給予的寶貴機會,會以此為契機繼續努力,不斷精進技能,做好生涯規劃,不負企業的信任,為社會做一些貢獻。”
實習生顏婧穎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戴幼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