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皇家空軍萊肯希思基地的一枚部隊紀念幣意外泄露了天機——硬幣中央刻著B61核彈的清晰輪廓,背面則是醒目的蘑菇云圖案,配文“準備迎接你的制造者”。這枚硬幣無聲地宣告:冷戰時期的“核按鈕”已經重新部署到英國的土地上。
這一動作絕非孤立事件。過去三年,萊肯希思基地的33座加固機庫中,28座已完成地下核彈儲存庫的升級改造,另有6座仍在施工。今年7月,一架美軍C-17運輸機沿著經典核武器運輸航線,從新墨西哥州核武庫直抵英國。這些細節拼湊出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B61-12型戰術核彈已重返歐洲前線,距離莫斯科僅兩小時航程。
回溯歷史脈絡,這一幕帶著強烈的輪回意味。冷戰時期,英國曾是美國在歐洲最大的“核武庫”,部署過轟炸機、巡航導彈乃至核地雷。2008年最后一枚核彈撤走后,歐洲一度被視為“無核區”。如今核彈回歸,恰逢俄烏戰場陷入膠著、烏克蘭防線岌岌可危的關鍵節點。美國急需這枚“定心丸”安撫惶惶不安的盟友,傳遞“我不會放棄歐洲”的明確信號。但是,核彈與隱身戰機相結合,使俄羅斯感受到的不僅是威懾,更是戰略互信的徹底破產。
耐人尋味的是,北約內部的焦慮與實力對比形成了鮮明反差。今天的俄羅斯早已不是蘇聯。其軍費僅為美國的1/10,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沉沒后,至今未能重建遠洋戰力。俄軍在烏克蘭東部戰線尚且推進艱難,“飲馬英吉利海峽”更是天方夜譚。但歐洲的焦慮依然揮之不去。據英國《金融時報》披露,歐洲防長們私下承認:若美國撤出核保護傘,歐洲連三個月都撐不住。這種恐懼在特朗普放話“可能拋棄北約”后達到頂峰,直接催生了法德主導的“歐洲核自主”倡議——法國提議用自家核彈為歐盟提供保護,德國則推動聯合核威懾基金。
美國的回應直白而強硬,用B61-12堵住歐洲的嘴。在萊肯希思部署核彈等于宣告,核保護傘必須由美國掌控,歐洲休想另起爐灶。更具象征意義的是,英國同期宣布采購12架F-35A執行核任務,但這些戰機無法攜帶本國核彈,只能使用美國控制的B61-12,連儲存都要依賴萊肯希思基地。所謂“歐洲戰略自主”,在核領域淪為一句空話。
萊肯希思的核部署暴露了美國全球戰略的深層撕裂。五角大樓曾高調宣稱“優先應對中國挑戰”,國會報告疾呼“將60%海軍力量部署到印太”。但當俄烏沖突升級,美國必須立刻調轉船頭,不僅向歐洲增派F-35中隊,還重啟了封存三十年的核武庫。這意味著,美國根本就不敢放棄歐洲,更無力同時打贏兩場高端戰爭。
B61-12的部署本質是“戰略止損”:用最小成本穩住歐洲戰線,為亞太爭取喘息空間。但這種走鋼絲的平衡暗藏兇險。北約內部文件顯示,東歐國家正強烈要求增加戰術核彈部署,波蘭甚至申請加入“核共享計劃”。一旦美國松口,俄羅斯必然以戰術核武器反制,新一輪核軍備競賽將如噩夢般重演。
當英國飛行員坐進掛載B61核彈的F-35A座艙時,他啟動的不只是發動機,還有一道跨越八十年的歷史循環。而歐洲的天空,正被熟悉的核陰云籠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