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N視頻記者 趙青 實習生周方雄 通訊員廣正發 “以前我們開車出去送貨都要靠保安疏導20多分鐘才能出去,現在整治完很暢通,隨時可以出去。”工廠司機羅先生說。
針對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陽光南路“日薪制”招工市場長期存在的秩序亂象,花都區圍繞“拼經濟、保安全、辦全運、提品質”工作主線,由區委政法委牽頭,獅嶺鎮全力推進“日薪制”市場集中攻堅整治。
獅嶺鎮陽光南路“日薪制”招工市場整治前。通訊員供圖
經過近兩個月的集中攻堅整治,這一輻射珠三角、日均聚集超萬人的臨時用工市場實現從"馬路頑疾"到"規范站點"的蝶變,交出了一份社會治理創新的“花都答卷”。
獅嶺鎮陽光南路“日薪制”招工市場整治后。通訊員供圖
獅嶺鎮外來務工人員達36萬人“日薪制”招工市場日均匯聚超1萬人
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素有“中國皮具之都”美譽,外來務工人員達36萬人,靈活就業需求旺盛。自2009年起,陽光南路一帶自發形成“日薪制”招工市場,日均匯聚人數超1萬人,成為輻射珠三角地區如清遠、佛山、中山、東莞等地的臨時用工招聘地。
整治前。通訊員供圖
南都記者了解到,2020年至2025年3月期間,陽光南路共發生各類糾紛警情320宗,其中勞務糾紛147宗,占45.94%,口角糾紛173宗,占54.06%,其中打架斗毆事件18宗,
“招工市場規模越來越大,治安形勢一度嚴峻,進行系統整治刻不容緩。”花都區獅嶺鎮長介紹說。
建設獅嶺鎮人力招聘服務站開設公交專線免費轉運務工人員
“因為以前都是在路邊的,有時候你車還沒停穩有的員工就已經圍住車了,安全隱患很大,現在整治后,就沒有這種情況了,比較安全也比較集中、方便。”箱包廠老板林先生回憶說。
鎮政府秉持 “便民、高效、集中” 原則,經過多方調研與實地考察,精準選定花都區金獅大道西與盤古北路交會處西北側,緊鄰陽光南路、盤古路等原“日薪制”市場零工聚集區域,建設獅嶺鎮人力招聘服務站。
獅嶺鎮人力招聘服務站。通訊員供圖
服務站占地面積約20畝,主體為已建成的約7000平方米光伏大棚,鋪著綠色草坪地毯,彩鋼結構的頂棚可遮陽擋雨。
“這邊有棚子不用日曬也不用雨淋,而且對交通影響要小了很多,以前在陽光南路經常會交通擁堵。”求職者趙先生說。
依據獅嶺鎮皮具制造產業特點,服務站內劃分為電腦車、高車、平車、油邊、雜工等六個招聘區,精準對接不同工種需求,提升崗位匹配效率和求職體驗。
服務站還增設了飲水區、休息區、廁所、AED急救設施等便民服務,并推行“幸福早餐”項目,為零工提供平價、衛生的早餐,每份售價僅2—3元,切實提升務工人員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南都記者了解到,服務站增配高清監控設備全覆蓋,免費提供信息發布,截至目前,服務站已累計吸納進場招聘企業29800多家,累計達成招工意向約3.6萬人,日均接待企業500家、務工人員4600人。
為更好地破解整治堵點,整治專項小組每天還安排4-6輛公交專線,提供免費轉運,有序引導臨工人員到新的人力招聘服務站,共轉運人員1511車次、4.6萬人次。
建立常態化安保機制探索“三級糾紛調解體系”
整治不是終點,長效才是關鍵。花都區獅嶺鎮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用繡花功夫做實做細每一項服務,讓“零工經濟”有溫度,讓“城市治理”具精度。
為保障服務站安全有序運行,獅嶺鎮成立了由26名業務骨干組成的專班,下設8個點位值守小組,負責現場秩序維護、交通引導、信息發布等工作,確保招聘活動高效、安全進行。
此外,協同獅嶺鎮派出所,建立常態化安保機制,增派警力巡邏值守,快速響應各類突發情況,為求職者和企業營造安全放心的招聘環境。
“從早上的7點開始到中午,我們投入12名警力,直到他這些招聘結束之后我們才會撤崗,這邊建設的服務站為我們的管理帶來了便利,也消除了路面隱患。”廣州市公安局花都分局獅嶺派出所副所長陳春鵬介紹。
南都記者了解到,在交通管理方面,服務站加裝防沖撞設施,完善路口標志標線,設立指示牌和警示牌,優化人員分流。
每日安排交警隊員在服務站周邊巡邏,查處違規停車等交通違法行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同時,綜合行政執法隊每日對服務站及周邊“六亂”現象進行整治,確保市容環境整潔有序。
“ 通過一段時間的一個整治,交通警情包括一些12345的一個投訴都會大幅的下降,超過70%,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廣州市公安局花都分局交通管理大隊三中隊 指導員 朱光映介紹。
獅嶺鎮還探索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三級糾紛調解體系”。
一是現場快調:整治現場設立“矛盾糾紛調解崗”,簡單糾紛當場化解。
二是專班聯調:整治領導小組下設若干專班,由公安、市場監管、鎮政府各職能部門聯合處置復雜糾紛。
三是法治兜底:依托鎮綜治中心,整合“楓橋法亭”、人民調解、勞動糾紛調解、周國就個人調解室等平臺資源,充分運用“三有”(有地說事、有序理事、有人了事)解紛機制,對現場調解無果案件搭建平臺調處解決。
下一步,獅嶺鎮還將引入行業協會、志愿者、第三方人力資源機構參與秩序維護,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長效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