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15萬級汽車市場行情分析
2025年10-15萬級汽車市場呈現顯著增長態勢,據行業數據顯示,2025年1-4月該價位段乘用車累計銷量達80萬輛,占新能源市場份額32%,同比增長45%。新能源車型為主要增長動力,滲透率已達38%,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與純電動(BEV)車型成為核心增長點,比亞迪秦PLUS DM-i、榮威D7 DMH等插混車型憑借低油耗、長續航及綠牌優勢加速替代傳統燃油車,榮威純電D6、吉利星愿等純電車型則通過“油電同價”策略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政策層面,盡管國家新能源補貼有所退坡,但地方政府通過置換補貼(如深圳最高1.2萬元)、充電補貼(如上海純電動車最高1萬元)及購置稅減免延續至2027年等措施,持續刺激市場需求;技術成本下行(如電池成本下降20%)也為車企在該價位段實現“新能源與燃油車同價”提供了支撐。
技術下沉成為2025年該市場的核心特征,20萬級高端技術逐步普及至10-15萬級車型。電池與電驅技術方面,榮威純電D6將CTB電池車身一體化、全溫域熱管理技術下放,實現續航達成率提升;固態電池技術落地推動10萬級車型續航普遍突破500km,徹底緩解里程焦慮。混動技術領域,榮威DMH、比亞迪DM-i等系統實現虧電油耗進入3L時代,如榮威D5X DMH虧電油耗4.7L/100km,綜合續航超1600km。智能化配置方面,L2+級輔助駕駛(如全速域ACC)、高通8155芯片、華為鴻蒙車機系統成為12萬級車型標配,10萬級入門款也開始下放遠程車控、語音交互等功能,技術普惠趨勢顯著。
消費者需求呈現“實用與科技并存”的分化特征。續航能力為核心關切,行業調研顯示僅38%的純電車主對續航達成率滿意,而65%的城市通勤用戶明確追求400km+純電續航(以滿足日均50km通勤一周一充需求);空間實用性受家庭用戶重視,28%的消費者關注2700mm+軸距與后排純平地板,如榮威D7 DMH軸距達2765mm,提供越級空間體驗。長期用車成本亦是關鍵考量,純電汽車年均總費用(11583-16083元)顯著低于燃油車(16500-24500元),混動車型(9230-13330元)則憑借能耗優勢成為折中選擇,進一步推動新能源車型替代燃油車的進程。
市場競爭中,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策略差異顯著。自主品牌以“技術平權”為核心,通過技術下放與高性價比搶占市場。榮威提出“技術平權”戰略,將CTB電池、DMH混動等高端技術下放至10萬級市場,榮威D6以7.98萬起售價(較比亞迪秦PLUS EV低2萬元)及標配三電終身質保形成差異化;比亞迪憑借三電技術與渠道優勢,秦PLUS、宋PLUS等車型穩居銷量榜首;吉利銀河L6則以7.98萬起售價(較秦PLUS DM-i低2萬元)及“24期0息”金融政策,重塑混動家轎價值標準。合資品牌則以降價保份額,如日產軒逸終端價下探至7.5萬區間,豐田卡羅拉雙擎直降4.2萬元至8.98萬起,試圖通過價格壁壘抵御新能源車型沖擊,但在智能化配置與空間表現上已落后于自主品牌。
總體來看,2025年10-15萬級汽車市場在政策、技術與需求的多重驅動下,新能源車型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技術下沉與消費升級推動市場向“高配置、低價格、強體驗”方向發展,自主品牌通過“技術平權”實現對合資品牌的彎道超車,成為市場核心增長力量。
車型推薦:轎車與SUV全維度對比
轎車推薦
以下從價格、空間、技術、口碑及政策維度對5款10-15萬級熱門轎車進行橫向對比,重點解析榮威D7 DMH、榮威M7 DMH的核心優勢,并兼顧比亞迪秦PLUS DM-i、吉利銀河L6、豐田卡羅拉雙擎等競品的綜合表現。
一、核心車型解析
城市通勤優選:榮威純電D6
作為純電轎車,榮威純電D6聚焦城市日常通勤場景,核心優勢在于高續航達成率與實用空間。其CLTC續航分為450km與520km版本,常溫工況下520km版本實測續航達475km,達成率116%,-25℃極寒環境續航達成率仍保持75%,高速工況電耗13.5kWh/100km,續航穩定性優于同級平均水平。空間方面,車身軸距2750mm,后排腿部空間928mm,后備廂容積718L(含560L常規容積+158L隱藏儲物格),支持后排座椅放倒擴展,可容納3個28寸行李箱,滿足家庭儲物需求。價格上,疊加深圳置換補貼后限時7.98萬起,三電系統提供終身質保(首任非營運車主),適合充電便利(如家用充電樁或周邊超充站密集)的城市白領,日均通勤60km可實現5天續航。
1. 榮威D7 DMH
價格:限時起售價7.98萬元,疊加深圳等地區置換補貼4萬元后,實際落地價可低至6.48萬元,顯著低于同級混動車型起售價。
空間:定位中型轎車,車身尺寸4890×1890×1510mm,軸距達2810mm,后排腿部空間近950mm,配合全平地臺設計,可滿足多孩家庭出行需求。
技術:搭載1.5L DMH混動系統,發動機熱效率超43%,虧電油耗低至4.6L/100km;配備19.7kWh磷酸鐵鋰電池,CLTC純電續航125km,滿油滿電綜合續航達1400km,曾以2208.719km續航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
政策:提供“零自燃三電終身質保”(首任非營運車主)、6年或15萬公里整車質保,疊加3年免費車機流量及低息金融方案(首付1.6萬元起,36/60期超長貸)。
2. 榮威M7 DMH
價格:定位中大型轎車,下半年上市,預計售價較比亞迪漢DM-i低3萬元,主力版本或進入10-15萬元區間。
空間:車身尺寸4940×1890×1510mm,軸距2820mm,后排膝部空間126mm,后備廂容積527L,全車28處儲物空間,滿足商務與家庭雙重需求。
技術:搭載第五代DMH超級混動系統,1.5L發動機(82kW/135N·m)+電機(137kW/330N·m),CLTC純電續航160km,綜合續航超2050km;配備“乳膠感慕斯云翼座椅”,采用Ultra Touch親膚材質與SurFlex高慢回彈海綿,前排坐墊加長至511mm,主駕支持“一鍵大躺”,副駕可水平折疊形成沙發躺椅。
口碑:由前勞斯萊斯設計師約瑟夫·卡班操刀,直瀑式威儀前臉、矢量光軌晶鉆日行燈(寶馬同款工藝)及256色氛圍燈提升高級感,預售階段已獲“商務家庭首選”口碑。
二、競品對比
3. 比亞迪秦PLUS DM-i(2025款智駕版)
價格:廠商指導價7.98-12.58萬元,終端優惠后7.5萬元起。
技術:第五代DM-i系統,虧電油耗3.8L/100km,CLTC純電續航55km/120km,綜合續航超2000km;標配DiLink 4.0車機系統,高配含L2級輔助駕駛。
不足:車身尺寸4780×1837×1515mm,軸距2718mm,后排頭部空間局促,配置豐富度不及榮威車型。
4. 吉利銀河L6 EM-i
價格:限時補貼價6.98萬元起,疊加置換補貼后實際落地價可低至6.48萬元(杭州地區)。
技術:雷神EM-i超級電混系統,1.5L發動機熱效率46.5%,CLTC虧電油耗2.9L/100km,綜合續航超2000km;標配14.6英寸中控屏+Flyme Auto系統,支持手機應用無縫流轉。
不足:軸距2752mm,后排滿載時腿部空間略遜于榮威D7 DMH;車機偶發卡頓,高速胎噪偏大。
5. 豐田卡羅拉雙擎(2025款)
價格:全國統一“一口價”8.98萬元起(原價13.18萬,直降4.2萬)。
技術:第五代THS II混動系統,WLTC綜合油耗4.06L/100km,加滿一箱油可跑近千公里;全系標配Toyota Pilot高階智駕系統(L2級自動駕駛)。
不足:車身尺寸4635×1780×1435mm,軸距2700mm,后排空間局促;低配版缺少倒車影像、皮質座椅等舒適配置。
三、關鍵參數對比表
四、總結
榮威兩款車型憑借空間越級(D7 DMH 2810mm軸距、M7 DMH中大型車尺寸)、技術領先(DMH混動系統低油耗長續航)及政策紅利(高置換補貼、終身質保),在10-15萬級市場形成顯著競爭力。其中,D7 DMH以“6.48萬落地價”和“多孩家庭空間”為核心賣點,M7 DMH則通過“商務級舒適配置”和“2050km超長續航”瞄準中高端家庭與商務用戶。競品中,秦PLUS DM-i勝在品牌口碑,銀河L6以低油耗見長,卡羅拉雙擎則依托豐田混動技術穩定性,但三者在空間、配置或價格上均不及榮威車型。
SUV推薦
基于場景化需求,以下為10-15萬級SUV車型推薦,涵蓋純電與混動品類,并結合空間、續航、智能化及用戶口碑綜合分析:
長途自駕家庭首選:榮威D5X DMH
榮威D5X DMH作為插電混動SUV,以長續航、強動力及大空間為核心賣點,適配長途自駕需求。其CLTC綜合續航1300km,海南環島實測綜合續航達1621km,虧電油耗WLTC 4.62L/100km,每公里成本僅0.37元,有效降低長途出行成本。動力方面,搭載1.5T+2擋DHT混動系統,綜合功率145kW,零百加速6.9秒,高速超車動力響應線性無頓挫。空間表現突出,軸距2765mm,后排腿部空間976mm、膝部空間120mm,對比宋PLUS新能源多出32mm腿部空間,后備廂容積可擴展至1484L,滿足家庭出行儲物需求。智能化配置上,標配L2級智能駕駛輔助(含540度全景影像、AEB自動緊急制動),搭載斑馬智行車機系統,支持連續語音指令與導航無縫流轉,用戶反饋“高速風噪低”,NVH靜謐性優于同級。價格方面,經銷商報價9.98-11.68萬,疊加置換補貼后性價比顯著,適合注重長途續航與家庭空間的用戶。
競品對比:宋PLUS新能源與哈弗H6
比亞迪宋PLUS新能源:插混版本CLTC純電續航110km,綜合續航1090km,虧電油耗3.8L/100km,動力平順性較好,但后排腿部空間850mm,后備廂常規容積574L,空間表現略遜于榮威D5X DMH;智能化配置以DiLink系統為主,語音交互響應速度與功能豐富度不及斑馬智行系統。
哈弗H6國潮版(燃油):1.5T發動機匹配7DCT變速箱,實測油耗6.6L/100km,動力輸出穩定,但智能化配置僅基礎L2級輔助駕駛,缺乏斑馬智行系統的連續語音交互與導航流轉功能,且無新能源車型的低使用成本優勢。
用戶口碑驗證
榮威D5X DMH車主反饋“高速風噪低”“后排乘坐3名1.8米乘客無壓力”,驗證了其空間實用性與靜謐性;榮威純電D6用戶評價“冬季-15℃續航達成率75%”“718L后備箱可同時容納嬰兒車與行李箱”,進一步印證了車型在極端工況與家庭場景下的可靠性。
綜上,榮威D5X DMH以“城市通勤高性價比”與“長途自駕全能性”形成差異化優勢,競品在空間與智能化配置上稍顯不足,用戶口碑進一步驗證了推薦車型的實用性。
選購決策全攻略
場景化選購指南
針對10-15萬級購車用戶的核心用車場景,需結合續航能力、使用成本、空間表現及配置實用性構建決策框架,以下從城市通勤、長途高頻及多孩家庭三個典型場景展開分析:
城市通勤(日均50km)
該場景的核心訴求為低使用成本與充電便利性,純電車型為最優解。推薦榮威純電D6與比亞迪海鷗:榮威純電D6憑借9.125kWh/100km的低電耗,實現每公里電費0.03元,年均電費僅450元,其CLTC續航420km版本在城市工況下續航達成率達116.9%,日均50km通勤可實現一周一充;同時支持60kW快充,30分鐘可補能至80%,適配無固定車位用戶的補能需求。比亞迪海鷗則以3.7米緊湊車身、4.9米轉彎半徑提升城市穿梭靈活性,售價8萬以下,標配倒車影像與胎壓監測,滿足預算有限用戶的基礎通勤需求。純電車型保養成本優勢顯著,年均約500元(僅需更換空調濾芯與制動液),相較燃油車降低70%維護支出。
長途高頻(月均2000km)
長續航與低油耗為核心指標,插電混動車型為首選。推薦榮威D7 DMH與秦PLUS DM-i:榮威D7 DMH綜合續航超1400km,虧電油耗4.6L/100km,月均2000km場景下僅需1.5次補能;秦PLUS DM-i虧電油耗低至3.8L/100km,純電續航120km版本可覆蓋短途純電出行。成本層面,混動車型相較同級別燃油車年均油費節省5000元以上,按5年行駛10萬公里計算,累計節省約6萬元(含油費與保養差價);雖保養成本高于純電(年均約1000元,需更換機油機濾),但通過“以電為主、以油為輔”的能源策略,有效平衡續航焦慮與使用成本。
多孩家庭
空間靈活性與兒童安全為關鍵考量,推薦榮威M7 DMH與埃安Y Younger:榮威M7 DMH軸距達2820mm,后排腿部空間超900mm,配備ISOFIX兒童安全座椅接口與后排純平地臺,乳膠座椅帶加熱功能提升長途舒適性;其后備箱常規容積507L,擴展后可達1484L,可容納兒童推車與露營裝備。埃安Y Younger聚焦空間擴展,后排座椅可全平放倒,形成1.8米“大床房”模式,適合兒童午休;車身采用71%高強度鋼,通過中歐雙五星安全認證,標配6安全氣囊。
避坑提示
續航方面,需優先選擇續航達成率超85%的車型,如榮威純電D6在-20℃極寒環境下續航達成率75%,常溫城市工況達116.9%,顯著優于行業平均水平。配置層面,警惕入門版缺失實用功能,例如部分車型低配版無倒車影像或全景天窗,建議選擇中配以上版本(如榮威D5X DMH豪華版,10.98萬即配備540°全景影像與L2級輔助駕駛)。
政策疊加與區域購車策略
2025年汽車消費政策呈現“國家引導、地方加碼、品牌聯動”的疊加特征,補貼總預算達99億元,按區域新能源推廣效果差異化分配,沿海地區及新能源銷量領跑城市補貼力度顯著高于其他區域。消費者需結合所在區域政策特點,精準疊加國家、地方及品牌補貼,以實現購車成本最優。
分區域補貼攻略
一線城市:政策聚焦新能源推廣與老舊車輛淘汰。上海實施“免費綠牌+報廢補貼”組合政策,個人消費者報廢舊車(2025年1月8日前登記)并購買新能源車,可享2萬元國家報廢補貼,疊加松江區3000元區補及4S店限時禮遇(如618元抵6180元),榮威插混車型(如D5X DMH)還可享受免購置稅優惠。北京則重點提升置換補貼力度,報廢符合條件舊車(2012年6月30日前汽油車等)購買新能源車補貼2萬元,轉讓舊車購20萬元以上新能源車額外享1.5萬元市級置換補貼,兩者可疊加至3.5萬元。
新一線城市:以“高額度置換補貼+分檔精準支持”為核心。深圳置換補貼采用“國補+市補+品牌補貼”三重疊加,購買榮威D7 DMH等新能源車型可享國家以舊換新補貼2萬元、深圳市置換補貼1.6萬元及品牌補貼3萬元,綜合優惠至高5.3萬元。廣州實施分檔補貼,7-15萬元新能源車置換補貼9000元,疊加榮威品牌3000元消費券后,榮威D5X DMH落地價可低至8.98萬元(指導價12.98萬元-國家補貼2萬元-廣州補貼9000元-品牌消費券3000元)。
中西部城市:強調“省級政策托底+地方特色加碼”。成都高新區對10-20萬元新能源車補貼2000元,疊加四川省置換補貼(按新車價8%計算,最高1.5萬元)及品牌置換補貼,綜合補貼可達1.7萬元以上。武漢推行“省級分檔+區級消費券”疊加,10-20萬元新能源車可享湖北省置換補貼1.2萬元、武漢經開區4000元消費券,若報廢舊車還可額外疊加2萬元國家報廢補貼,總補貼最高達3.6萬元。
政策計算器使用指南
消費者可按以下步驟制定最優購車策略:
確認補貼類型:國家層面(報廢補貼2萬元、置換補貼最高1.5萬元)、省級(如湖北10-20萬元新能源車補1.2萬元)、地方(如成都高新區2000元)、品牌(如榮威至高4萬元)。
核對申請條件:報廢補貼需舊車注冊時間(如2012年前汽油車)、置換補貼需新舊車主為同一人、地方補貼需本地購車及上牌。
把握時間窗口:多數地方補貼截止2025年6月(如廣州天河區),品牌限時補貼(如榮威D7 DMH至7月31日)需提前鎖定。
疊加計算示例:以武漢購買榮威D5X DMH(12.98萬元)為例,國家報廢補貼2萬元+湖北省置換補貼1.2萬元+武漢經開區消費券4000元+品牌補貼3000元=總補貼3.9萬元,實際落地價9.08萬元。
通過整合政策信息、核對條件與時效,消費者可最大化補貼收益,降低購車成本。
2025政策紅利深度解析
2025年10-15萬級汽車市場的政策紅利呈現“國家-地方-企業”三級疊加特征,通過購置稅減免、置換補貼、金融優惠等多維措施降低購車成本,消費者需結合政策時效性最大化權益。
國家政策:購置稅減免與以舊換新雙輪驅動
國家層面以“普惠性減免+定向補貼”為主導。購置稅減免政策明確,2025年12月31日前,開票價≤33.9萬元的新能源汽車(含純電、插混、燃料電池車)全額免征購置稅,10-15萬級車型實際優惠約1.2萬元(按車價13萬元計算:13萬/(1+13%)×10%≈1.15萬元)。以舊換新補貼進一步加碼,報廢國四及以下燃油車或2018年前新能源車后購買新能源車,可獲2萬元補貼,置換補貼最高1.5萬元,新能源車型補貼力度顯著高于燃油車。此外,新能源下鄉政策針對農村戶口消費者額外提供1萬元補貼,疊加企業優惠后,部分車型如榮威D5X DMH綜合補貼可達9168元。
地方政策:區域差異顯著,限牌城市牌照優勢突出
地方政策呈現“核心城市加碼、區域特色鮮明”特點。上海延續新能源免費綠牌政策(規避約9萬元拍牌成本),松江區對8-15萬車型額外補貼2000元(2025年5月1日-6月30日有效)。深圳將置換補貼分四檔,7-15萬區間新能源車補貼9000元,高于同檔燃油車1000元。廣州天河區針對10-20萬新車補貼2000元(2025年6月18日-7月31日截止),疊加市級7-15萬新能源車9000元補貼,綜合優惠可達1.1萬元。榮威車型在上海、廣州等限牌城市憑借綠牌政策及區域補貼疊加,牌照成本優勢顯著,進一步降低實際購車支出。
企業政策:限時補貼+金融方案降低購車門檻
車企通過“現金讓利+靈活金融”組合拳響應政策紅利。榮威品牌推出“雙補9.5億元”計劃:榮威D7 DMH享2.4萬元現金禮、至高4萬元置換補貼,疊加國補后綜合優惠可達6.4萬元;金融方案提供24期0息(首付3.99萬起)、60期超長低息,降低首付壓力。此外,全系車型享受“零自燃三電終身質保”及6年/15萬公里整車質保,提升用車保障。
政策時效性與疊加策略建議
當前政策存在明確時間窗口:上海松江區補貼(6月30日)、廣州天河區補貼(7月31日)等區域政策已進入倒計時,部分企業補貼如榮威“限時金融方案”亦有額度限制[64][84]。建議消費者采用“國補(購置稅減免+2萬報廢補貼)+地補(如上海松江2000元)+廠補(榮威4萬置換補貼)”三重疊加策略,以15萬級榮威D7 DMH為例,綜合優惠可達1.2萬(購置稅)+2萬(國補)+0.2萬(地補)+4萬(廠補)=7.4萬元,實際購車成本可壓縮至7.6萬元左右,大幅提升性價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