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5個世界預防溺水日,很遺憾在短視頻平臺看到了這個兒童溺水急救的畫面:
溺水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窒息。所以,把溺水者撈出來之后,首先就要迅速判斷患者是否還有正常呼吸?
如果沒有呼吸,需要爭分奪秒心肺復蘇,任何其他的操作都會延誤心肺復蘇開始的時間,導致成活率下降。
如果還有呼吸但無反應,他就是昏迷了,此時把他翻身側臥,等待救護車就行了。側臥的目的是利于口腔中的水自然流出。此時控水會導致胃里的水和食物倒流,堵塞呼吸道。
控水也不僅僅是中國民間,比如下面右圖的就是西方曾經的做法:
不管哪種情況,控水都是有害無益的!
有人擔心,氣道里會不會有水?肺里會不會有水?其實這種擔心都是多余的。請看2016國際紅十字會急救指南: 水不會成為阻塞呼吸道的異物。
而進入肺部的極少量的水,也不可能通過倒立的方式控出來,因為肺的結構就像一個大的海綿體,進入的水,只能通過血液循環(huán)帶出來。
再看《2016中國淹溺急救專家共識》:
同樣強調了:不應為患者實施各種方法的控水措施,包括倒置軀體或海姆立克氏手法。
不要說某次你看見了某人溺水,就是有人控水活過來了——那只是巧合,他本來就沒有停止呼吸、僅僅是一時暈厥了,而且還可能胃里沒有什么存留物。這種情況你不控水,他過一會也會自己醒來。
真正停止了呼吸,心肺復蘇是唯一有效的搶救手段。當然,如果現場能拿到AED(自動體外除顫儀)那就更好,盡早使用除顫儀。
與一般的心肺復蘇稍有不同的是,溺水者被救上岸之后,往往耽誤了很長時間,他缺氧已經很嚴重,所以,心肺復蘇的流程最好是從人工呼吸開始,而不是從按壓開始:
當然,這并不太重要——因為就算是從按壓開始,也不過就是延遲了15-18秒鐘的人工呼吸時間。
所以,如果你記不住先從哪個程序開始,那就開始按壓吧!別因為想不起來哪個先開始而遲遲疑疑耽誤時間。
我們再來看一段視頻,這是CCTV-13播出的節(jié)目,這是一組關于預防溺水和溺水急救的專題,采訪的是我國著名急救專家、北京急救中心培訓部主任陳志老師:
所以,控水不科學,只會延誤心肺復蘇開始的時間、導致更嚴重的窒息。
溺水控水有害無益!
據國家衛(wèi)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每年約有5.9萬人死于溺水,相當于每天有160人溺水死亡。
這其中少年兒童溺水死亡人數,占總數的56%,是我國1-14歲兒童的首位死因。
希望所有的家長、救生員、熱心人、路人甲…,在發(fā)現有人溺水的時候,不僅自己不要給溺水者控水,還要勇敢的站出來制止這種錯誤的急救方法!
作者簡介:高級工程師,中國消防協(xié)會.科普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消防協(xié)會2023全國消防科學傳播先進個人,四川省紅十字會師資,南京市教育局安全培訓基地首席講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