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湖湘文化重鎮,湘水與蒸水交匯處的衡陽,堪稱長江流域的文化地標。衡陽的書院,在清代曾多達69所,鴻學碩儒與人文盛景可謂珠璧交輝。今晚20:30,由江蘇衛視與嗶哩嗶哩聯合出品的大型文化紀實探訪節目《中華書院》第四期,將走進這處被譽為古代中國“大學城”的地方,溯源近代湖湘文化崛起的思想源頭。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楊立華、詩人西川、江蘇衛視著名主持人李響、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教授李春穎將結伴而行,一同踏上這場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01探秘“千年學府”鄴侯書院談古代圣賢的“歸隱觀”
衡陽是中國書院文化的濫觴地。曾國藩有云:“天下書院,楚為盛;楚之書院,衡為盛。”這其中,中國最古老的民間書院鄴侯書院,理當擁有姓名。
鄴侯書院位于竹林環繞的蒼翠之中,是衡陽書院文化的肇始。這里,曾是傳奇宰相李泌的隱居地。李泌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可謂功勛卓著,一度位極宰相。尤其在安史之亂中,他幫助唐肅宗力挽狂瀾,調和皇室矛盾。然而,功高蓋世的他頻頻招來權臣嫉妒。于是在唐肅宗至德二載,他選擇了激流勇退,歸隱衡山。
節目中,楊立華、西川一同來到鄴侯書院,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李泌的《長歌行》。一句“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道盡了李泌當年功成身退之氣魄。“中國古代的讀書人,很多都是干一番大事之后,就散發弄扁舟。”西川說道:“但李白不一樣,他是還沒做成的時候,就已經想著離開的事兒了。因為事了拂衣去,他覺得特帥!”
02打卡石鼓書院“三絕”看湘水、蒸水“涇渭分明”
隨后,楊立華、西川與李響、李春穎匯合,一同前往石鼓書院。這座跨越了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國的古老學府,與睢陽書院、白鹿洞書院和岳麓書院一同被譽為“宋代全國四大書院”。
在當地,有一句關于石鼓書院非常有名的順口溜,“有書翻不動,有鼓擂不響,有字認不得”。節目中,嘉賓們也循著這段順口溜,打卡了石鼓書院的“三絕”。“翻不動的書”,指鐫刻在石碑上朱熹的《石鼓書院記》,上面鐫刻的是書院辦學的綱領性文獻;“擂不響”的鼓,指石鼓;而“有字認不得”則指禹王碑上那些至今無法解讀的遠古文字。這“三絕”,被看作是石鼓書院的鎮院之寶。
除此之外,由于位于湘水和蒸水的交匯處,站在石鼓書院樓頂,還能欣賞到“涇渭分明”的奇觀。“我們看建筑、看古跡,有可能不是當時的。但是,這汪江水一定是!”“歷史更迭了,山川沒有變化!”嘉賓們感嘆道。
03溯源湖湘文化九字概括湖南人性格密碼
在中華文化大背景下,湖湘文化作為地域性文化,與齊魯、吳越、嶺南等區域文化一樣,有著憂國憂民、務實經世的共因;同時,受歷史機遇、地域環境和經濟條件影響,又具有鮮明的特質及根基。
節目中,李響用九個字精準概括了湖南人的性格密碼,即“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在他看來,湖南人性格潑辣,行事果敢,常常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而這從文化溯源來看,其實與湖湘文化的生生不息密切相關。“這已經成為湖南人心里引以為豪的座右銘了!”李響表示。
今晚20:30,鎖定由江蘇衛視和嗶哩嗶哩共同打造的《中華書院》,讓我們在書香與歷史的交融中,開啟湖湘千年璀璨人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