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電影《戲臺》正式上映,這部影片是陳佩斯時隔27年重回大銀幕,同時擔任導演、編劇、領銜主演的作品;原本定于7月17日正式上映,后改檔至7月25日上映,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電影《戲臺》預測總票房將超過3億。
這部改編自同名高口碑話劇的作品,由陳佩斯、黃渤、姜武、尹正等實力派演員聯袂出演。而在這部實力派演員云集的影片中,青年演員陳大愚飾演的徐明禮一角十分亮眼,這是一個在民國各方勢力間周旋的圓滑角色,被他演繹得既真實又充滿喜感。
近日,陳大愚接受紅星新聞記者專訪,不僅分享了他在電影《戲臺》中面臨的角色挑戰,還談起從父親陳佩斯身上學到的喜劇之道。
用沉浸式表演塑造人物
電影《戲臺》講述民國時期,五慶班班主侯喜亭(陳佩斯 飾)帶眾人進駐德祥戲院準備演出,陰差陽錯下,店伙計大嗓兒(黃渤 飾)被剛進城的洪大帥(姜武 飾)錯認成名角兒金嘯天(尹正 飾),進而產生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陳大愚扮演的徐明禮對上唯唯諾諾,對下頤指氣使。
談及對角色的理解,陳大愚坦言,塑造徐明禮的核心是抓住其內心底色的“恐懼”與“膽怯”。“他活在膽怯中,所以他才需要借大帥的威風來掩飾自己的不自信。”為了貼近角色,拍戲前陳大愚觀察了大量的人物和角色:“他們為什么對領導一個樣,對下屬另一個樣?觀察多了才發現,其實就是恐懼。”
抓住人物的內心狀態后,外在的動作和形態便水到渠成。陳大愚延續了他在話劇《戲臺》時候的良好創作習慣:早早穿上角色的服裝、拿上道具,對著鏡子反復觀察自己,甚至提前很久上妝。“人靠衣裝是有道理的,穿上戲服、化好妝,氣場就變了。相由心生,外形變了,心也會慢慢往角色上靠。” 他笑稱,這是自己沉浸角色的“小儀式”,在話劇排練時就如此,排練第一天就穿上角色服裝,十幾個小時里時刻找感覺:“長時間沉浸,能迸發出意想不到的靈感”。
片場的即興發揮讓角色更加豐滿。陳大愚記得,有一場大帥騎馬的戲,大帥腳沒蹬上馬,他下意識地把雙手變作“小臺階”,連聲說“踩我,踩我 ”,陳大愚笑道:“當你內心像這個角色時,動作自然就來了。”
盡管與陳佩斯、黃渤等資深演員搭戲,陳大愚坦言壓力不小,但整個拍攝過程NG很少。“大家準備充分,配合默契。”
兩代喜劇人的光影對話
7月8日,陳佩斯與兒子陳大愚曾來成都路演,片中,父子倆有多場對手戲。談及陳大愚的表現,陳佩斯以一句“還行”帶過,但也評價道:“比我第一次上鏡強多了。我們那代人拍戲緊張,膠片金貴,一開機就肉疼;現在數字拍攝安靜自在,他們這代表演更松弛。”
陳佩斯在路演活動現場
陳大愚則坦言壓力不小,尤其在父親身兼導演、編劇、領銜主演三重身份時,總想多分擔些。他透露,電影開機當天恰逢陳佩斯70歲生日:“白天導戲演戲,晚上回去還得改劇本,我看著心疼。”
簡單幾句話,道出兩代演員的差異,更映照出父子間無需言表的默契與關懷。
陳大愚從小浸潤在喜劇環境中,父子二人對喜劇的理解既有共通之處,也存在分歧。“大部分是一致的,但側重點不同。” 陳大愚解釋,自己更強調觀眾對角色、事件和臺詞的“道德評判”。父親則更注重故事和人物的扎實感,強調喜劇里的悲情因素,“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其實嚴格來說是喜劇的內核是角色悲情的因素。”
陳大愚在路演活動現場
被問及與陳佩斯導演在片場有沒有分歧時,陳大愚直言,“他是導演,我聽他的。”陳大愚表示,自己更多是在作品中積累經驗。從劇本修改到拍攝籌備,再到后期宣發,他每天都記錄工作筆記,反思當天的得失,目前已經積累了一大本工作經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下次做電影時,就能知道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這種習慣源自他的理科背景,“喜歡記錄和對照,像做實驗一樣調整自己。”
談及父親在片場的狀態,陳大愚坦言,陳佩斯的狀態隨時間變化:上午和下午精力充沛,充滿創造力,“特別投入,能迸發很多想法”;到了晚上則會嚴肅些,“畢竟體力有限,所以我們收工很早”。
會堅持做喜劇
該片改編自陳佩斯高口碑同名話劇,豆瓣評分高達9.0分;該話劇十年巡演360多場,被譽為“當代喜劇標桿之作”。《戲臺》電影版繼承了原劇作扎實的劇本優勢,通過精妙的“三一律”結構(時間、地點、事件高度集中),營造出強烈的戲劇張力和敘事壓迫感。笑點通過“情節遞進+誤會疊加”的滾雪球效應自然生發。戲中人物因信息錯位、身份錯認等步步陷入更深的困境,每一步看似合理的行動都引發新的、更大的誤會,環環相扣,邏輯嚴密,讓觀眾在“水到渠成”的笑聲中,沉浸于這個荒誕又真實的故事。
對于話劇改編電影的難度,陳大愚深有體會。“最大的挑戰是破解和改編,既要保持故事完整,又要讓角色更豐滿。” 他舉例說話劇中一句“兩邊打起來了”,在電影里需要用畫面呈現兩軍對戰、攻城等細節,“必須填充所有邏輯和細節,讓觀眾覺得可信。”
拍完電影《戲臺》,陳大愚對未來的創作有了更清晰的方向。“還是想做喜劇作品,可能會更年輕一些,加入更多黑色幽默。”他透露,自己手里有一兩個半成熟的劇本:“現在還是純個人覺得好的狀態,后續要根據各方的建議、市場需求調整,過程會比較漫長。”
而談到是否會將另一部高口碑話劇《驚夢》搬上大銀幕,他坦言有打算,但難度比《戲臺》更大:“《驚夢》喜劇結構沒那么強,可能不太符合當下觀眾的口味。”
采訪最后,陳大愚向父親陳佩斯以及廣大觀眾送上祝福:“祝大家看喜劇開開心心的,身體健康,長命百歲,能看到更多好的喜劇。”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實習生 謝宇宏 編輯 曾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