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我的名字命名了這個法案”,特朗普在 7 月 18 日簽署《指導和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中文音譯 “天才”)時開玩笑說。 當美國政府與加密貨幣行業共同慶祝這一 “黃金時代” 開啟時,大西洋彼岸的情緒卻黯淡得多。穩定幣 —— 這類由傳統資產背書的代幣,在歐洲被視作騙局、極具破壞性,或是 “二者兼具”。
世界其他國家應當放下疑慮嗎?
穩定幣蘊含著全球支付系統迫切需要的創新潛力,由美元資產(包括短期國債和銀行存款)背書,具備實際應用價值。
若能如《天才法案》所承諾的那樣,對其實施有效監管,這一潛力或許機會成為現實。
但毋庸置疑,加密貨幣領域充斥著騙局。
許多加密貨幣本質上是 “快速致富” 的圈套 —— 特朗普及其家人、朋友對此毫不避諱。特朗普持有的 “TRUMP” 代幣市值已達 19 億美元。
英格蘭銀行行長安德魯?貝利警告商業銀行,切勿發行自有數字貨幣;歐洲中央銀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則警示,穩定幣可能演變為私人貨幣,甚至有朝一日取代央行貨幣地位。
在西方,美元穩定幣大多在監管空白地帶運作。而《天才法案》要求發行方注冊,并制定明確的準備金要求與信息披露規則,這理應能為美國開展更多相關試點掃清障礙。
穩定幣的潛在收益十分可觀。由于交易記錄實時寫入數字賬本,這項技術能讓零售及跨境支付在幾分鐘內完成結算(而非傳統的數天),費用也僅為銀行和發卡機構收取標準的一小部分。
例如,超過 15 美元的國際電匯手續費,或高達交易額 2% 的信用卡手續費,未來可能被不足 10 美分的穩定幣交易費取代。
據渣打銀行預測,到 2028 年,穩定幣發行量可能從當前的約 2600 億美元增至 2 萬億美元;另據消息,金融科技公司 Stripe 正考慮發行自有穩定幣。
這樣的前景是否值得承擔風險?
許多監管機構(尤其是歐洲監管機構)的答案是否定的。他們擔心穩定幣可能取代央行貨幣、削弱銀行體系,還可能引發破壞性擠兌。
首先是 “與央行競爭” 的威脅。有人擔憂,安全性較低的 “私人貨幣” 可能損害公共貨幣地位。歐洲央行對此或許感受最深 —— 自 2023 年 11 月起,該行就著手推進數字歐元研發,部分原因正是為了挑戰美國金融巨頭 Visa 和萬事達卡的主導地位。
但穩定幣始終以公共貨幣計價的資產為全額背書,若歐元穩定幣能被證明更具實用性,央行便沒有理由壟斷支付領域的創新。
其次是對商業銀行的風險。有人擔心穩定幣會分流貸款機構的存款,推高融資成本,縮小對實體經濟的放貸規模。
穩定幣改變資金流向:資金會從用戶的銀行賬戶轉移至穩定幣發行機構,而這些資金要么存入發行機構的銀行賬戶,要么用于購買政府債券。當政府使用這些資金時(例如支付員工薪資、向供應商付款),資金最終會回流至銀行存款。
此外,若銀行參與管理發行機構的儲備金,或自行發行穩定幣,反而能從穩定幣的 “爆發式增長” 中獲得新業務。
但若大型穩定幣發行商遭遇擠兌、被迫拋售資產,可能引發市場混亂 —— 就像 2008 年貨幣市場基金擠兌事件那樣。
這種風險可以通過監管緩解嗎?
確保穩定幣由安全、高流動性的資產全額背書,并要求發行商定期披露資產持有情況 —— 目前《天才法案》對美國國內發行商的有明確規定。
與眾多技術創新一樣,也許穩定幣革命或許最終會不了了之。讓企業家嘗試(即使失敗)更有意義,還是比起監管機構固化現有體系、徹底扼殺有前景的創新呢?
未來特朗普簽署的《天才法案》中將給出更多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