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萬吃貨的精神故鄉
直到我編輯文章的時候,老貓的廣東之旅還未結束,并且又給我發了一個連我也沒認出來的食物,說太好吃了。我想半天不知道如何回復她,我在這里隔空回答:你干脆住下來吧,或者真的嫁過來算了。
廣東人對于糖水的褒獎,是:不甜。加一堆糖算什么東西,能把食材的本味熬出來,那種細細密密黏黏稠稠的甜,才是最真誠的。
——深夜君
- 正文 -
楊枝甘露是精致的,西柚粒酸得跳腳,芒果泥甜得妥帖,像穿西裝的人講情話,漂亮卻少了點底氣。我還是愛街角老鋪的糖水,瓦煲在煤爐上咕嘟著,蒸汽把玻璃門糊成一片白,推門就撞進滿室的甜香。
紅豆沙要熬到沙粒都酥了骨,綿密地裹著舌頭,紅糖的焦香藏在最底,像老輩人沒說出口的疼惜。綠豆海帶是更妙的組合,綠豆煮得脫了殼,海帶的滑溜悄悄滲進來,清清涼涼的,倒像夏日午后一場不期而遇的雨。
龜苓膏必得配蜂蜜或者椰奶,苦是直愣愣的苦,甜是溫吞吞的甜,在舌尖上拉鋸,倒吃出些人生的道理來。黑芝麻糊要現磨的,黑得發亮,勺一沉下去就泛出漣漪,稠得能粘住勺子,咽下去喉嚨里還留著焦香,像被太陽曬過的芝麻田。
白天的廣州街面是收著的,店鋪門半掩,人影子稀??梢坏桨?,穿拖鞋短褲的人就涌出來,糖水鋪的竹椅排到街心。老人端著龜苓膏慢慢攪,年輕夫婦分一碗紅豆沙,小孩舉著芝麻糊舔勺子然后央求爸媽喝完糖水還要吃炸雞。
他們說薏仁水去濕,葛根馬蹄水清熱,雞骨草膏能平肝。這些糖水哪里是甜品,分明是廣州人過日子的溫和藥方。這座樓群拔地而起的城,骨子里還藏著瓦煲慢燉的耐心,就像穿拖鞋的廣州人走著快步,手里卻捧著一碗熱糖水——急著向前,也沒忘了歇腳嘗嘗甜。
文 / 符老貓
圖片 / 老貓、網絡
編輯 /sake
合集目錄
關于投稿
1、深夜談吃接受日常投稿,歡迎與20萬吃貨分享你的美食故事
2、原先的投稿郵箱已經啟用,如有投稿意愿請在后臺留言
3、深夜談吃不是商業機構,沒什么收入,支付不了稿酬,還請見諒
4、稿件字數800~2000字為宜。如可能,盡量為文章內容自己拍幾張好看的相片,若不能提供相片,深夜君幫你找合適的也可以
5、文章發表后,一切權利歸原作者,若你需將文章作他用,可聯系我們開放白名單等相應操作
深夜談吃
你與吃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